先说几句题外话。
简书这个写作平台很不错,来这里的人,都是文字爱好者。有人是为了以文会友,有人是为了心中的作家梦,各自的写作初衷也不尽相同。
我的写作初衷很简单,就是和另一个自己对话。
我一直觉得,人的灵魂深处,都藏着另一个自己,在白天的喧嚣世界里,他一直沉睡。每当黑夜来临,自己一个人静坐时,闭上眼,轻轻地呼唤,他就会醒过来。
圣经旧约上说,上帝用亚当的骨头创造出了夏娃,两个人在一起,刚好是完整的。因此,后人经常说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残缺的,都在寻觅着自己的另一半,然后就能得到幸福,获得完整的人生。
这是造物说和爱情说的完美结合。
但我觉得,藏着灵魂深处的另一个自己,才是那真正的一半。
为了生存,为了适应环境,人类慢慢变得很擅长伪装。表面上,在平时表现出来的自己,是自我,内心深处的那个,平时沉睡的自己,是本我。
就像是《悟空传》里面的齐天大圣和六耳猕猴,一个褪去猴性护着唐僧去西天取经,另一个不顾一切只为个人喜好去逍遥快活。
齐天大圣戴着紧箍咒,守着佛家的清规戒律,六耳猕猴却各种假扮地惹是生非。
就猴性而言,大圣是孙悟空的自我,而六二却是孙悟空内心深处的本我。
其实,我们也是一样的。
就像那句,一个人越是表现出什么,就代表内心越缺少什么。我身边有一个的女汉子性格的朋友,说话豪爽,做事潇洒,但内心却像一个久居闺阁的小女孩一样。越是不怕,越是怕。
自己,和灵魂深处的那个自己,刚好互补,和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灵魂了。
所以,我喜欢独处,喜欢在夜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轻轻地呼唤另一个自己。
写文字是一种仪式,把想到的,听到的,转换成看到的存在。自己和另一个自己对话,外人是看不到的,自己也只能用心去感受,去聆听。
再用通感的方法,把这些谈话的内容,转化成文字,就显得自己更加认真,更加用心。
当然,有的人和自己谈话的方式,是发呆,是静坐,习惯不同,也无可厚非。
我的谈话内容,其实多的是当时事物的另一个角度,甚至反面。
比如,前几天,我参加公司的小型会议,作为一个刚毕业的愣头青,我当时就反问经理,眼下我手中的零碎工作大概要做多久?我大概需要多久能过渡到软文写作的阶段?
经理当时就生气了,就反问我,你知道什么是软文吗?你知道标题和内容的要求吗?
最后,会议,开的不欢而散,我被留下上了十分钟的思想课。
我就忍不住问了另一个自己,如果是你,当时会不会说这些话?你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会不会因为受了委屈而难受?
在我把事情反复想了一遍,又写在日记本里之后,忍不住笑了笑。
如果是另一个我,他会把问题问的更尖锐吧?他会不会就不会开口?他会不会在经理生气反问以后,继续发问?他会不会在受了委屈之后,转身就辞职?
他告诉我,你没有职场经验,不懂得该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你如果私底下询问经理,他应该会以一个长者的角度来劝诫你吧。
他告诉我,受了委屈,你还坚持眼下的琐碎工作,你真的喜欢吗?不喜欢,就再换工作吧。
如果此时的谈话,放在电影镜头里,那就是一个人,在夜晚,一边写着文字,一边自言自语。最好是特写几秒后的长镜
问问他,再想想自己,自己的眼睛会变得很清澈,身边的生活也会有另一番味道。
遇到烦心事,他可以劝导我,用一种无赖的语言,把烦恼变成快乐。
当我得意忘形,飘在半空中时,他会对着我放几发冷枪,把我打下来,让我飘飘然的心性顿时落在地面上。
身体上的孤独,多指的是环境方面,一个人觉得生活乏味。内心的孤独,是指灵魂深处,平时的情绪无法安抚,思绪无法疏通。
太多人,还是没有意识到另一个自己的存在,其实内心孤独比身体孤独更严重。
何必要把灵魂寄托在别人身上?
为什么要把自己给忘掉?
太多人,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自己,丢掉了内心深处的另一半灵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里的初心,一直都在。他就是内心深处的本我。
我很快乐,也很知足,每天都能和另一个自己对话。
所以,写作没有目的,只有初衷。
樂軒。
好梦,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