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等待戈多》
类型:话剧(剧本)
作者:【爱尔兰】萨缪尔.贝克特
译者:余中先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主要人物:爱斯特拉贡、弗拉第米尔、幸运儿、波卓、小男孩。
主要内容:两个流浪汉(爱、弗)日复一日地在乡间的小路上等待戈多。等待期间,他们试图采取比如互相对骂、一起上吊等方式来消磨时光。然而,时间一点点过去,始终没有等来戈多。只有波卓和幸运儿的出现,让他们一度怀疑波卓就是戈多。可最终,不论是对骂、上吊、遇见波卓,或是等待本身,都在一觉之后归零,全然忘记发生过什么了,只是继续等待。更有意思的是,没有人知道戈多是谁,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等待戈多。哪怕是充当戈多信使的小男孩,他对戈多也一无所知。
此时,正值傍晚。乡间的一条小路,有一棵树。爱斯特拉贡坐在一块石头上,用劲拽他的鞋子,想把它脱下来。他累得直喘气,精疲力尽地停下来,一边休息,一边又开始脱鞋。这是“爱”出场时的样子,也是整个剧设置的场景。有没有觉得“爱”一出场就让人觉得荒诞或是不可思议?一个大男人脱鞋,再正常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可是到了“爱”的身上,却变成了“用劲拽”和“累得直喘气”,以及“筋疲力尽”。我不禁想,是什么样的鞋子脱下来需要花费如此大的气力啊?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和一双鞋子如此较劲?也许吧,正如“弗”所说,“鞋子是每天都要脱的”,“生活小事不可随随便便”。
而“弗”呢?和“爱”把玩他的鞋子一样,弗把玩他的帽子。他摘下帽子,瞧瞧里头,伸手进去摸摸,摇一摇,拍一拍,往里吹一吹,又把帽子戴上。如此重复。
就是这样两个老男人,在乡间的小路上,在一棵树下,日复一日地说着相同的话,做着相同的事,用极尽所能的方式消磨时光,等待着一个不知道长什么样是做什么的“戈多”。
在等待中,他们谈及《圣经》,谈及“盗贼”和“救世主”,他们商量吃胡萝卜还是水萝卜,他们提议“咱们上吊怎么样”......就是在这样的天南海北让人匪夷所思的话题中,他们也经常发生不愉快。许多次,“爱”对“弗”提出分手,提出“我要走啦”,然而,终究一次都没有实现。每一次对话的分歧或是不愉快,都在那句“我们等待戈多”中告破。于是,他们拥抱,他们原谅,他们继续等待。
他们遇见了波卓和幸运儿。
“幸运儿拎着一只很重的旅行箱,一条折叠凳,一只食品篮,胳膊底下还夹着一件大衣。”“波卓用一根绳子牵着幸运儿赶着他走,绳子的一头拴在幸运儿的脖子上。”这就是波卓和幸运儿的出场。接着,波卓手持鞭子,猛地一拉绳子,幸运儿连同他负载的所有东西全倒在了地上。
看到这,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疑惑,幸运儿和波卓到底是什么关系,才使得幸运儿可以这样心甘情愿地被驱使、被奴役?而波卓又是什么人,可以这样颐指气使地挥动鞭绳、践踏他人的尊严和生命?
当幸运儿身陷困境却拒绝他人帮助,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无条件服从波卓的命令时,我好像突然得到了答案。这个世界上,真的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些人就是天生靠被虐活着,并以此为乐。就像身边的有些人,他们就是要制造些噪音,来引起你的注意,你骂他他才痛快。
可怜的幸运儿啊!贝克特在取这个名字的时候,怕是动足了脑筋吧!单单这个名字与他出场形象的强烈对比,就已经让读剧本和看剧的人唏嘘不已了。然而,伟大的贝克特绝不会停留在让读者唏嘘不已上,幸运儿在表面上看,他的确是受缚的,不幸的。他被绳子拴着,被鞭子抽着,被各种东西承载着,然而,他却是剧中唯一一个超脱形体的“自由”的人。
“爱”与“弗”,因为戈多而日复一日的等待;波卓,因为要控制幸运儿而手持鞭子缰绳颐指气使;包括承担戈多传信人的小男孩,因为要给戈多传信而出现在这个场景里。与其说这些人是主动选择,不如说,他们是被动接受。当爱与弗选择了戈多,他们就注定要等待;当波卓选择了控制,他就必须手持鞭子和绳子;当小男孩选择了传信,他就必须面对爱和弗。而与此同时,等待这个过程在不断消耗着爱与弗,鞭子和绳子在不断控制着波卓,传信的使命也在一次又一次操纵着小男孩。这样,主动与被动完成了完美的对接和调换,不是人控制物,而是物控制人了。换句话说,就是欲望控制人。
爱与弗日复一日的等待戈多,是期盼从戈多中得救;波卓控制幸运儿,是因为幸运儿有用,听话,能帮他做很多事。他们的等待与控制都不是出于真正的爱,而是深层欲望的表露。爱与弗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更确切地说,是寄托在虚无上;而波卓,他把自己的贪婪和控制欲全部压在了幸运儿身上。假如换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幸运儿,至少不像幸运儿一样,需要靠被虐和奴性活着,那波卓或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还能高傲地手持鞭子指使人了吧!而整个故事也不会这样让人叹息不已了。
但是,在所有人物中,我们必须看到,“爱”的语言行为多表现出冲动的一面,而“弗”多是理性的一面,“我见到的人越多,我就越是高兴。即使是跟最卑微的人打交道,你也能感到自己是在长见识,在丰富阅历,在更好地品尝幸福。”“在其他人受苦的时候,难道我睡着了?”“习惯是一种最厉害的麻药。”“一切都死了,只有树活着。”这就是弗。他们就好像是人的两面,既有理性又有感性。而波卓说的很多话,又让我感到大吃一惊,比如“路是属于所有人的”,“各人有各人的命”。
但是,无论是有时候看起来像暴君的波卓,还是让人又爱又怜的幸运儿,贝克特都给他们设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一个盲,一个哑。这或许是对整个剧的唏嘘给出的最有力的回应吧!最后,波卓愤怒道:“你们怎么老用那些见鬼的时间故事没完没了地毒害我?真是卑鄙!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有一天,这对你来说还不够么?跟别的日子一样的有一天,他成了哑巴,有一天,我变成了瞎子,有一天,我们还将变成聋子,有一天,我们诞生了,有一天,我们还将死去,同样的一天,同样的一刻,这对你来说还不够吗?他们跨在一个坟墓上催生出新的生命。光明闪亮了一瞬间,然后,又是黑夜降临。”
爱、弗、幸运儿、波卓、小男孩,如果一定要选,你愿意成为他们中的一个吗?好像无论哪一个,都会让人感到哀伤和心痛,好像无论哪一个,都会让人扼腕叹息。人生种种啊,欲望的无底洞,好像怎样都不能填满。各人有各人的戈多,如果非要有所希冀,我祈愿世间多些像幸运儿一样的忠诚、波卓一样的善良、弗拉第米尔一样的理智、爱斯特拉贡一样的执着、以及小男孩一样的善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