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到王纲死后,其子王彦达嘱咐儿子王与准努力学习先人的文化传统,并终身不得有读书入仕的想法。
王与准谨遵父教,闭门读书,慢慢的竟然读出了一点名气。乡里每有晚辈向王与准拜师求教,王与准总是用一句固定的话加以推辞:“我没有师承,不足以教学。”
等到把父亲留下的藏书读遍之后,王与准收拾行囊,去四明赵先生门下学易。赵先生非常看重王与准的气节,将族妹妹嫁给他当妻子,并努力劝他入仕。
王与准对此的回答是:“昨天听您讲解‘遁世无闷’,我愿终生奉行此语。”这句话让赵先生羞愧不已,再也不提起这个话题了。
其实这段话是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做了一个伏笔。赵先生易学的修为显然比王与准要高,但是赵先生却有知而无行。王与准才是“知行合一”的表率,真诚的奉行自己所学的道理。
王与准是一个认真的人,真诚的在世界中遁世无闷的潜心学易,出了学习赵先生的易学之外,先来还会钻研先人流传下来的筮书。占筮和占卜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先秦占卜的时候用龟甲和蓍草来占卜,占筮由此而来。《易经》原本就是最重要的一本筮书,只是儒家学者对于此“不入流”的部分不屑一顾,看中里面的哲学意义,所以就剔除了算卦的部分。
王与准拿先人流传下来的筮书钻研,不经意间便掌握了预测凶吉祸福的本领,为人占筮,无不奇中。许多电视剧中可以看到,只要哪个地方有百算百中的算命先生无数的人便会蜂拥而至。就连县令大人也不意外,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王与准入府,是在受不了的王与准有一次当着县令的面烧掉了这本筮书,放言道:“我王与准不是算命先生,不能说整天奔走公门谈论祸福。”因此遭到了县令的打击报复。在朝廷搜求隐逸的使者来到县里,县令便把王与准的名字报了上去。为了躲避,王与准遁入山林,却不幸跌落山崖,摔断了腿。被捕快带回了衙门。
到了衙门以后,王与准将前因后果全盘托出。于是,使者跟王与准提出了建议:“如果您不肯做官,注定无法脱罪,不如让您的儿子替您入仕。”
王与准是个精通占筮之术的奇人。史料记载,当他考虑去秘图湖阴定居的时候曾算了一卦,得到了“大有之震”的卦象,于是对儿子说:“我家先世盛极而衰,如今衰落到了极点,该是复兴的时候了,但不是在我身上,而是子孙后代的身上。”如今,“大有之震”这个卦象代表着什么意义无从考证了,算卦本该是一件预测凶吉的事,至于王与准怎么得出的结论也不得而知了。
似乎王杰就是这样的贵人。王与准去世十年之后,王杰开始得到达官贵人的赏识,一条有着远大前程之路的红地毯为他铺好了。曾祖父遇见的道士的预言也要在王杰身上实现了!
PS:我会跟着时间的顺序讲王阳明祖上六代。王杰是王阳明祖上三代,也就是王阳明的曾祖父。大家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