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认为巴赞的真实美学观念以及巴赞理论对个性的追求是对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艺术家最大的启示,并由此发出关心支持电影理论的呼唤。侯孝贤在追溯其创作经历的过程中谈到他对巴赞理论的理解,在他看来,巴赞的写实是一种再造真实,即在电影中透露一部分现实而削去另一部分,这种削去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把握电影的节奏,延续电影的张力。许鞍华则认为巴赞理论对她最大的启发是场面调度和忠实地表达真实。1995 年在她拍摄《女人四十》时并没有自觉的理论意识,直到2007 年,当有电影评论学会的批评家认为《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类似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时,才开始有意识地去思考什么是写实,在她看来,几乎所有伟大的电影都是从属于写实这一伟大传统的。贾樟柯谈到他中学时代对电影的认识只停留在诸如枪战片、武侠片这样高度戏剧化的电影,直到看了《黄土地》和《风柜来的人》,才逐渐认识到个体经验对于电影是异常珍贵的,而这些真实经验在当时的中国银幕上是缺乏的。在他看来,搞创作不能学理论的说法是很荒谬的,而巴赞理纪念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更重要的启示在于:保持一种观念上的客观性,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观察世界的方法。随后,出席会议的著名电影批评家和学者围绕巴赞的遗产:现实主义与电影本体论做了两场主题发言。认为,巴赞的著作能够帮助我们明白电影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今天我们必须思考:电影在哪里和电影为什么存在,这是从电影本体论或电影人类学角度思考人类基本心理需求的重大问题。在耶鲁大学教授达德里安德鲁看来,巴赞认为电影作为一种表达语言的演进是由历史赋予的,电影要适应历史发展环境,电影一方面具有美学上的真实性去反映现实另一方面,电影又与现实存在着距离,电影是不纯粹的,人们可以对电影进行多元诠释。中国传媒大学胡克教授以《中国电影真实观念与巴赞影响》为题,认为可以将巴赞写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命运理解为一种西方理论在中国如何被接受和改写,中国电影学者是在受巴赞理论启发之后才开始对写实主义有了真正的理解,对于巴赞理论的追问甚或质疑都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写实主义。上海大学陈犀禾教授从萨伊德理论旅行的模式出发认为,新时期中国电影理论和创作对巴赞电影本体论和长镜头美学并不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的、主动的挪用,中国新时期的电影语言创新的原点是中国电影和中国现实本身,巴赞理论是推动这一过程的助燃剂。雷诺阿的诗意现实主义方向进行推进的可能性。在五大研讨单元中,与会学者和批评家各抒己见,在某些问题上形成激烈交锋。在当代全球语境中的巴赞电影美学单元,与会学者谈到巴赞电影理论的当代境遇和文化使命、空间真实的反形而上特征以及巴赞的本体观等问题。围绕真实与巴赞的完整电影神话,有学者将虚拟摄影与巴赞的完整电影神话相关联,从哲学维度提出巴赞的反现实主义,更引起与会学者的激烈争论。对于现实主义电影观念的反思与重构,与会学者追溯巴赞与特吕弗的超凡友谊、中国当代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变化以及就巴赞理论与存在主义电影美学的关系进行了研讨。在巴赞电影美学理论的国际旅行单元,与会学者以《未雨绸缪》为例阐述了 21 世纪好莱坞的巴赞电影,对贾樟柯新自由世界中的巴赞式新写实幽灵进行阐发。而在巴赞与华语电影单元,与会学者对早期中国电影中的视觉现实主义、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巴赞、台湾电影中的巴赞、战时中国电影批评所呈现出的表现现实主义理论中的巴赞等与中国电影紧密相关的话题进行了研讨。
【转载资料】巴赞理论与当代电影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