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好像开始有了一定对自我,对周围事物的记忆。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家就搬到了离学校挺远的地方,没有几个小朋友能和我放学或者上学路上一起走。一年级开学第一天的时候,外公送我上学了去了一次,外公走路特别快,也不会回头看我有没有跟上,我怕走丢,也就一个劲儿往前冲,冲到了电线杆伸出来的一个铁片上面,就差那么一毫米我就瞎了,然后外公再也不敢送我了。接下来就没人再接送过我,好像也没哭也没闹。只是每天放学的时候都为了可以在路上有个伴儿,可以无所事事的在学校等同学一起走,等很久都可以,绕多远的路都可以,只是到了他们家门口他们还是笑得灿烂的挥挥手,回家了。还是有那么一段路只有我一个人走,小时候没有手机,走回去的路上也不会想今天学了些什么,只能想一些有的没的,越想越远,越想越多。
现在22岁了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如果要我一个人做什么事,我宁可不去做。就算要等朋友洗完头,化完妆,吃完饭,打玩游戏,等再久只要他们说愿意陪我去,我就愿意等。有时候事情太急,需要说服自己好久好久,“你得长大啊,没有人可以一直陪着你做所有事情的,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需要操心的事,你就乖乖的不要让大家再来操心你了”。
走上大街,一个人在路上走着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玩手机?摔个狗吃屎都还一脸懵逼的想自拍发动态。思考?思维如果跳跃了,怕自己走在拥挤的人群里突然笑出声,那就尴尬了。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观察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和物,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个人走的时候会看到更多以前错过的风景,比如在路边抱着流浪小野猫哭着求爸爸妈妈带小猫回家的小女孩,又比如坐在阶梯上用微弱的声音渴望别人来买橘子的婆婆,还有自食其力的聋哑人叔叔推着香喷喷的炒土豆儿车。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在独自承受孤独的力量,但他们又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回击着,适应着,可能他们安慰自己比较厉害,也可能他们也和我一样需要痛下决心才能做出选择来面对本该孤独着一个人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