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孩子告诉我说班里小明打她,我问她怎么不告诉老师,让老师批评他呢?孩子叹了口气说,小明常常爱打人,老师都没办法了,告诉老师也没用。
后来我把这个问题反映给幼儿园老师,老师回答说班里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找她反映了,她一直跟小明讲了很多遍说了很多道理,但是一点也不管用,小朋友不跟他玩,他要打;小朋友不跟他说话,他也要打,反正就是靠“拳头”解决一切问题,现在老师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教育他了。
家长对于小明这个孩子也是头痛不已。老师只好时时把他放到前面位置上来,不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只要他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刻阻止他。但是因为班里只有她一个老师,总有疏忽的时候,只要一疏忽就会出事情,整得她也精疲力尽。
现在听说小明转学了,我心里却有些内疚。他会不会因为爱打架被老师家长放弃,从而成为一个问题儿童,以后有可能成为一个坏人呢?
看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我才知道,小明的举动也许是由于自卑感使然,然后越陷越深,有了自卑情结的倾向。
在我看来,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己的人生,就是《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的成功案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幼年时期患上了佝偻病,看上去又矮又丑,又曾在5岁那年患上肺炎险些丧命,不幸的童年也使得他在兄弟们之间常感到自卑。但生活的挫折并未使他消沉,相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超越自己,1895年,他获得了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一名医生。更因创立有关自卑情结的论述而知名于世,成为个体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二十一世纪三大心理学家,是现代心理学家和心理疗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如果老师们也有看过这本书,或者有过这方面的培训,那“问题儿童”可能就会因此得到拯救。
关于“问题儿童”,曾拒绝两任美国总统邀请当教育部长的传奇教师Marva Collins女士的积极学习法非常值得学习。当有学生不守规矩时,Collins老师也会惩罚学生。但是她的惩罚不是打手板或者是罚站,而是让犯错的学生写100个原因,说明为什么他们棒到要做那样的事情,而且要按照字母顺序写:我很可爱,我很漂亮,我很勇敢。她给他们例子要他们明白:我令人快乐,我很兴奋,我很厉害,我很棒,我是榜样,我无与伦比,我很热情,我很重要,我从不调皮,一直写到最后一个字母,如果有谁再犯,那就必须要用另一个同义词,不能再用原来的词。到后来,先来的孩子们会对新学生说:“我已经厌倦告诉Marva我有多棒了。”
Marva Collins刚开始自己办家庭学校,接收各种不同的学生,包括街头小混混,但是学校在很长时间都非常困难,因为很多学生都交不起学费。尽管如此,Marva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从小学一直上到了大学毕业,没错,就是那些“不可教”的学生,那些街头混混都成为了社会上的有用之才。
像Marva Collins这样的老师真是真正的了不起。遇到她这样老师,真是学生的福气。而Marva Collins老师的积极学习法,就是把目光放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上,并加以培养。奇迹才发生的。
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来看,这种挖掘每个孩子的优点,看到每个孩子闪光点这也是解决孩子自卑的有效手段。
因为担心我家孩子有这方面的隐患,所以立马把《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从头到尾都翻了一遍,想了解陷入自卑情节有会带来什么危害?哪些举动是自卑情结的表现?如果陷入自卑情结要怎么打开他的心结呢?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只有那些条件不好,能力不足,或者有缺陷的人才会自卑。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却说:人人都会自卑。
为什么人人都会自卑呢?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了,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背负着人生的三大约束而生。
人生三大约束是什么呢?
第一大约束是:地球。就目前来说,只有这个星球适合人类生存,人类在地球上讨生活,当然得受它的制约。
第二大约束:社会。我们生活在人群之中,是人类的一员,全仰懒于与他人群居共存,一旦隔绝,既是灭亡。
第三大约束:两性。人类由男女两种性别的物种构成,个体与集体生活的存在也都必须考虑这一要素。
也就是说,我们是地球上的人类,我们人类个人是人类这个集体的一员,我们人类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这三大约束构成了我们的现实世界。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地球上最弱小的生物,我们没有狮子或大猩猩的力量,许多动物都拥有比我们更好的天赋来单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而我们不能,我们人类必须依靠群居,依靠与人,与地球的合作,才能存活和发展。
所以,是个人都会自卑。就算是最强大最优秀最有合作能力的人,生活也会不断地给他出一个又一个难题,没有个体能感到自己已经抵达了他们的终极目标,能够完全掌控他所身处的周遭环境的。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本身并没有什么,它甚至是人类处境得以改善的动力之源,可以说一切人类文明都是基于自卑感而发展起来的。只要不陷入自卑情结中难以自拔,自卑感就是我们追求优越目标的发动机,鞭策着我们不断地向前进。
因为束缚人类的三大约束表现为生命的三大问题:职业问题,社会问题与婚姻问题,总是在寻求更加丰富完美的解决方案,我们总是能找出一个临时的解决方案,但却永远不会对我们的成就感到完全满意,这种不满,让我们产生自卑,所以,无论如何,努力是仍然会继续的。
那么什么是”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有哪些表现?
个体心理学认为当有问题出现时,如果个体无法恰当地适应或应对,并且坚信他们一定没有办法解决,这就是自卑情结的表现。
那什么原因导致了个体陷入“自卑情节”中呢?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是这些个体儿童时期的成长经历,特别是生理缺陷,溺爱和忽视都很有可能导致当事者对生命的意义做出错误的解读。
那么有“自卑情结”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有自卑情结的人,有可能永远都无法真正地解决生活问题,他的爱情生活一片空白或不尽如人意,工作上一无所长,没什么朋友,他会觉得生存极其艰难,生活危机四伏,从而固步自封,可能会去做犯罪或者自杀的事情。
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
人类生命的三大问题,任何一个问题都无法分解开来独立解决,每个问题都需要依账另两个问题才能顺利解决。
解决第一个问题,即工作问题的最佳手段来自对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也就是社会问题。因为我们是人类,需要过群居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为其他人着想,调整自己以适应他人,并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友谊,社会情感和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
有了对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就能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道路上前进一大步。只有学会了合作,我们才有了劳动分工这一重大发现,它是人类幸福的首要保障。我们对解决工作的问题的尝试都应该置于人类的劳动分工框架之下,并且通过工作为共同利益贡献其中的一份力量。
而一个人想要成功解决婚姻问题,不仅需要一个能对共同福利做出贡献的职位,也需要建立与其他人的友好关系。
可见,学会合作和对同伴的兴趣是解决自卑情结的关键。因为每天,每时,每刻我们都需要合作,我们的看,听,说都能体现出合作能力的高低。
所以,我们应该找出他们思考方式的根源,发现他们失败开始于何处。四五岁时,他们的主要性格特征已经定型。从那时起,他们犯下的错误皆起因于,自身对世界的错误评估。需要我们纠正的,正是这些早期的错误,我们必须追溯到他们生活态度形成的源头去。
一切有关生命的问题都得依靠合作的能力来解决,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学会合作是解决孩子陷入自卑情绪不能自拔的解密钥匙。
1.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
作为父母,重要的职责就是让孩子在生命之初便体会信任“他人”的价值。之后,父母必须进一步加深加大这种信任感,直至它充溢在孩子身边的整个环境中。
如果父母在第一个任务上失败了,无法赢得孩子的关注,喜爱和合作,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若想在将来建立起社会兴趣以及与他人的伙伴关系就会变得极其困难。
每个人天生都有关注他人的能力,但是这项能力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练习才能得以无碍发展。母亲是孩子在职业兴趣的发展中产生影响的第一任。四五岁前的努力和训练对孩子成年后的重要宏发范围有着决定性影响。
2.学校的老师怎么做?
学校和老师应该努力培养和鼓励孩子学会合作,孩子们没有理由沦为生活任务的手下败将,如果能从学校方面给孩子以自信和勇气,很容易就能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老师也要给孩子受到正确的教育,将合作精神遍布贯穿这个教育的方方面面。
学校也要培养我们的教师,培训他们去纠正学生在家养成的错误,深入拓展孩子们对他人的社会兴趣。
没有人能比与孩子们一起工作,一起游戏的老师们更好地了解他们。孩子们类型各异,富有技巧的教师能与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建立起关联。
儿童的早期错误是会持续还是得到纠正,关键在于教师。和父母一样,教师们是未来人类的向导,他们能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3.最好是找心理医生或者心理专家去治疗,因为他们比较专业。
如果老师,父母和心里学家们了解在探索生命意义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错误,如果他们自己避免了这些错误,我们就可以相信,那些缺乏社会情感的儿童最终都能对自身能力和生活机遇有更好地感受。
当遇到困难时,他们会锲而不舍地努力尝试,而非寻找一种更轻松的方式来逃避,甚至将包袱甩给他人;他们不会在要求额外的关注或特别的同情;不会满心羞辱地试图报复,不会愤愤不平地质问:生命有什么用?我能从中得到什么?”
而是会说: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是我们自己的使命,我们能做到,我们是自己行为的主宰。
如果生命被赋予了这样的面貌,成为了独立个体之间的合作,那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碍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就能够满怀激情地前行,独立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