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年夏天,我去晨跑。路边有几颗枣树,枣花开得正盛,如米粒般小白花散发着淡淡清香。路的另一边,是个马路市场,路边放着一筐筐黄澄澄的杏,小贩们正大声的叫卖着。
我看看左边的枣花,又看看右边的杏,一丝笑容爬上嘴角。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万物生而有时,枣花刚开,杏已经成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在遵循自然法则而生活着。
我们从来不会因为杏和枣成熟期的不同,而对他们进行好坏之分。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本来就不一样,不可能同时成熟。
(二)
可是,生活里,尤其是教育中,我们却总是希望孩子们可以同时开花。如果不能和别的孩子一样,我们就会用一套好坏的标准把孩子区别开来。而现在区别的标准越来越单一,甚至变成了唯一,那就是考试卷上的成绩。
什么德智体美劳,都抵不过一个一百分收到的赞誉。什么德智体美劳,成绩不完美,一样会因为差等生而被人嫌弃。
有时我在想,现在的教育是怎么了?我们都知道万物生而不同,各有花期,为什么不能接受每个孩子本就生儿不同,也有各自的花期?
(三)
作为一名教育者,在当下的教育里,经常会很困惑,我需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培养考试的机器,还是心中有爱的少年?
在心底,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个传道者。希望让孩子们更多的去亲近自然,感悟生活;希望他们明白犹如世间万物一样,自己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希望他们相信,自己是世间最美的花朵,终会迎来花期;希望他们更加珍爱自己,同时也珍爱身边的万事万物。
心诚求之,终不会远。于是,我尝试着用文字,记录这些让我感动的瞬间。文字很苍白,到真情很入心。
(四)
班里有一个小男孩儿,基础薄弱,单词背写很不好,每次考试成绩也不高。但是,他的发音特别棒,记忆力也很好。我发现,每次读课文,他都特别积极,有一天,竟然第一个把课文背下来。
于是就不断鼓励他,我对他说:“你知道吗?咱们班这么多同学,你背课文的能力是最强的,如果单词再会背写,你就太棒了。”
从那以后,小男孩每次都第一个完成课文背诵,慢慢的也开始背写单词了。学完20课后,我说下周要考20课连背,小男孩儿笑着说,太好了,眼睛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下次上课前,小男孩一直问我,什么时候开始考课文连背。后来,课间其他小朋友出去玩的时候,他自己在那默默练习。上课铃响后,他遗憾的说:“怎么这么快就上课了,我都背到15课了。”小男孩儿的成绩,依旧没有名列前茅,但至少在课文背诵这一点,他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也收获了自信,我相信,坚持下去,他的成绩一定会好起来。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什么是兴趣?单纯的吃喝玩乐这些浅表的快乐不足以支撑兴趣,兴趣一定是一种自我成就感和价值感的满足,一定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提升幸福感。
(五)
还有一次,我讲到祈使句时,我说这个句型在29课时会大量出现,看看哪个小朋友到时候可以记得。
一个月后,上课前一个小男孩突然问我:“老师,今天讲新课吗?”
我当时还严肃的跟他说:“怎么,你练习题都会做了?咱们今天处理习题。”
下课后,小男孩把书拿给我,翻看13课,只见上面清晰的写着,29课讲祈使句。
他怯生生的跟我说:“老师,你以前不是说29课讲祈使句吗,我一直记着呢,昨天我回家都预习了,今天想问问你,我找的对不对。”
那一刻,眼泪不禁在眼圈打转,我只是导课时说的一句话,没想到孩子竟然如此有心的记得,用心的期待,而我,在课前差点因为他问我而批评他。
于是想说,这样的孩子,纵使现在成绩差点,分数低点,都没有关系,他这么努力,只要给他时间,他一定会好起来的。
(六)
班级里有个小女孩儿,一年前的时候因为年纪小,所以在家休息了一年,一年后再来上课,看到曾经班里的哥哥从门口路过,特别的开心,下课时跑过来,跳着跟我说:“那是我大哥哥,那个是我二哥哥。”
当时那两个男孩儿已经上二楼的教室去上课,小姑娘拉着我的手说:“我想去看看他们。”然后就跑上了楼,超跑边喊:“大哥哥,二哥哥……”
到楼上的时候,我问她:“要不要抱抱他们。”
小女孩高兴的点了点头。看到他们拥抱那一刹那,心里特别暖。当我们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天天说着,穷在路边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时候,看看这些孩子们,他们的情感多么纯粹啊!
也正是这个小女孩儿,下课的时候悄悄问我:“今天考一百分那个小朋友叫什么啊?”
我说怎么了:“她说,我想记住他的名字,然后向他学习。”
平日里,我们总是习惯了告诉孩子,你该怎样怎样。其实忽略了,他们也有自己的目标和向往,而一旦自己确立了榜样,学习会更有动力和方向。
(六)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要追,不要赶,更不要去和别人比。我们要告诉他们,你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一定要好好爱自己,静待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