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杀胡宗宪
我们国家与邻邦日本有着很深的渊源。早在两千多年前,两国人民就有了交流。当我们国家正处于文化发达的汉王朝时期时,“汉文化”就被传到了“大汉国东二万余里的扶桑”。
到了唐朝,我们国家的国力到达了空前的强盛时期,万朝来贺的景象如今看来都能让我们昂起胸膛侃侃而谈。日本也派来了许多的学者、僧人来到我们国家学习,我们国家也往日本“输送了”文化传播者,互相交流。
但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到了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就被改变了,日本海盗就开始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大肆猖獗,侵扰着沿海的民众。中日关系也是在这个时候就开始紧张起来了。
从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开始,沿海地区就一直有倭寇的扰乱。到了嘉靖统治的期间,这样的情况变得越发严重。朝廷不仅要花费兵力抵抗北方的游牧民族还要花费大量的兵力和物力抵抗倭寇的侵袭。而提到著名的抗倭名将,很多人都会想到我们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但很少人知道,在嘉靖时期明朝抵抗倭寇的中流砥柱是胡宗宪。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要超过戚继光。
然而这样的一位为民族做出突出贡献的民族英雄却在后来被人弹劾,说他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但当这件事传到嘉靖帝的耳中时,嘉靖帝却说,此人不能杀。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家族世代都是明朝的锦衣卫出身。嘉靖十七年,胡宗宪考中进士,被安排在刑部学习政务。从此,胡宗宪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嘉靖十九年,胡宗宪担任山东青州益都县的县令。为官期间体恤百姓,一心为民谋福利,招降强盗,治理旱蝗之灾。后来母亲与父亲的相继去世,朱宗宪为了尽孝心在家前后守了五年的孝。
明嘉靖二年,明朝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争贡之役”。大明王朝自建国之后,因为前期的几位皇帝都有一定作为,所以国力十分的强盛。邻国日本看到如此厉害的明朝,十分畏惧,就想像唐朝时期那样来此进贡,期望两国能够开展贸易往来。
在当时的日本有两大势力都想到明朝进贡,然后他们就来到了这里。但两者因为勘合真伪之辩而发起了冲突,在浙江宁波地区发生了武力杀戮事件。许多官民都在这场混乱中丧失生命。而也因为这件事嘉靖皇帝直接下令禁止海上的贸易。
然而似乎也是因为这件事让日方认为大明王朝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强盛。再加上日本是一个小国,资源十分的短缺,嘉靖帝的这一做法无疑就是断了他们发展的路子。所以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盗和倭寇就勾结在了一起,杀烧抢掠无所不用其极。沿海地区的百姓们深受其害,生活苦不堪言。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国为民的官员胡宗宪主动向朝廷请命,请求亲自带领士兵到达东南沿海地区去抵抗倭寇。朝廷此时正是用人之际,所以欣然应允了他的请求。但是朝廷也并不是完全的信任胡宗宪,所以又派遣了赵文华去监督他。
说到这赵文华,他是当时内阁首辅严嵩的干儿子,权势很大,很多人都不敢得罪他。胡宗宪戚继光等人一致认为要想打好这抗倭战,首先就要安抚好这位“朝廷重臣”。本来赵文华最大的资本就是他的干爹,他本人根本就没什么能力。所以不让他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在抗倭一事上展现自己就是最大的助力了。
而朱宗宪也不是一个迂腐的人,所以他十分卖力地讨好赵文华,把赵文华哄得彻底的不干涉他们的抗倭计划。大概也是因为朱宗宪太厉害了,赵文华非但没有阻隔,还经常给他们经常提供帮助。而通过赵文华,胡宗宪受到了权臣严嵩的青睐。
胡宗宪请了当时十分有名的徐渭为军师,提拔了许多有些的将领们,使用剿、抚并进的方法,成功的解决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问题。嘉靖帝对于胡宗宪的表现也十分的满意,再加上权臣严嵩对他的青睐所以他深受嘉靖皇帝的重用。
但是这个时候,王朝内部出现了党派的斗争,徐阶一党和严嵩一党竞争的十分剧烈。最后徐阶一派取得了胜利,严嵩一派遭殃。因为是由赵文华的引荐,严嵩的重用,胡宗宪被打上了严党的标签。后来徐阶的一个手下向嘉靖帝上书弹劾胡宗宪,嘉靖皇帝看到后十分的生气,愤怒的说,他是朕一步步提携上来了的,是抗倭的英雄,是大明的功臣。杀了他,你就不怕后世之人的辱骂,不怕史书的刀笔吗?
由于嘉靖皇帝对胡宗宪的信任,所以他只是被罢免了官职。而此时的胡宗宪也看透了官场的浮浮沉沉,自觉自己已经无愧于自己的初心,所以他对于这样的结果也没有什么愤懑反而很释然。
然而就在他想要从此过上闲云野鹤不问世事的日子时,有些人偏偏还不愿意放过他。几年后,又有人诬陷他私下与严嵩的儿子严世藩交往甚为亲密,就将他抓到了监狱里。他对着抓他的人解释了很多,可是没有人愿意相信他。
说来也是,从他被打上“严党”标签的那一刻,从严嵩失败徐阶胜利的那时起,他注定不会落得好的结果。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即使他想要过普通的生活,“徐党”的人怕是也不会放过他。最后他绝望地在狱中自杀了。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