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桂枝汤证的6种适应症,桂枝汤为伤寒论首方,凡血行不畅、脾胃虚弱,无论有无寒热,无论表病里证,皆可应用。
曹老在桂枝汤证中列出了6种适应症。
其一“发热,有汗,恶风,头痛,鼻塞,脉浮而缓。太阳中风,桂枝汤主之。”《伤寒论》原文第十三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病案与此原文几乎相符,用是方,必可收效。此卷中还提到《伤寒论》原文第二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二条与十三条比对,可知桂枝汤证又名中风。
桂枝汤证其二“夫邪风外乘,乃病中风,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此病案为《伤寒论》原文第九十五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风中肌肉,不伤卫气,故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故自汗出,此为中风证,宜桂枝汤。
其三“外为风邪,内为饮遏,所谓表里两病。”此案有“风”,更有“冷饮”,病在太阳。因其身无汗、头汗不多故加浮萍,取其发汗解表之功。因其吐也,故生姜加量,取其温中止呕之意。
其四“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此条为《伤寒论》原文第二百七十六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病在太阴,脉不沉而浮,可发汗,宜桂枝汤。此处可发汗,非指病人本无汗须发汗,实指病人本有病汗,服药之后,随得药汗,诸证随药汗悉去,乃“法当汗解”。
其五《伤寒论》原文第十二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病人每于天色晚时出现恶寒、发热、汗出症状,为桂枝汤证适应症。
其六“无表证,脉缓,月事后期而少,时时微恶寒,背部为甚,纳谷减。此为血运迟滞、胃肠虚弱故也,宜桂枝汤以和之。”曹老认为桂枝汤功能为疏肝补脾。桂枝汤为伤寒论首方,凡血行不畅、脾胃虚弱,无论有无寒热,无论表病里证,皆可应用。甚至于平人服此方,“亦犹稍稍运动、略啜咖啡而已”。
下面举一自己应用桂枝汤的例子:同事陈某,女,30岁,5月因行剖腹产手术住院一周,住院期间病房空调温度过低,出院后自诉颈背部寒凉难耐,后背汗出不断。舌无异常,余摸其脉象,寸关较浮。余考虑其病因是受寒引起,寒邪侵袭卫表,卫外不固,故汗出。加之脉象为浮脉,故考虑为太阳证。遂开方: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2g、炙甘草8g、葛根10g,5剂,服后病愈。
个人理解…卫气是主收敛,营或荣主发散,常人卫荣平衡,腠理舒松,风寒伤仅卫气后收敛性弱,荣气向外发散则相对强,故汗出脉浮缓。
如果风寒力度很大,先攻破卫气,再攻破荣气,则穿过皮肤和肌肉,肌肉疼痛,汗毛孔闭塞,表现出无汗脉浮紧,名为伤寒。
第二天领读笔记(文字版)
打卡页码20~39页
文/何难
关于麻黄汤的适应症曹老在书中列举了5个方面。
其一“病六七日,形寒,发热,无汗而喘,头项、腰脊强痛,两脉浮紧。伤寒,为不传也,麻黄汤主之。”此医案可对照伤寒论原文第三条、第三十五条来理解: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寒气外犯皮毛,内侵肺脏。皮毛因寒而收,排泄失司,故凛冽而恶寒。血运紧张,则脉紧。神经不舒,故痛。肺脏因寒而闭,呼吸不利,上逆而喘。可知医案应用麻黄汤无疑。寒邪影响胃脘,则呕逆。因此书中又有其二病人“夜行风雪中,冒寒,因而恶寒,时欲呕,脉浮紧。宜麻黄汤。”
其三提到了麻黄汤用量的问题,辩证准确选方正确固然关键,但若用量不对,分量过峻,汗多必化燥伤阴。分量不够,则无效或效不如期。麻黄汤是发汗峻剂,方中麻黄所含麻黄碱又可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为防意外,好多医生基本舍弃了这味药,开方从不选用。余以为大可不必,药无错,实乃自身医术问题耳。此跟余平时为病人针灸治疗疾病一样,每遇危险穴位如肩井(操作不当易致气胸)、睛明(操作不当易致眼圈乌黑)等穴,便不敢下针。反观余师,每遇此些穴位却气定神闲,与刺其他穴位无异。所以吾辈还需提高,深研中药炮制,深究中药配伍……本篇最后提到服麻黄汤应“覆取微似汗”,此句出自原文麻黄汤之煎药方法,余不禁赞叹:《伤寒论》实无一句废话!
其四医案中病人虽处江南、得病近一月,但仍有麻黄汤证:脉浮紧,头痛,恶寒,发热不甚,故予麻黄汤。学中医不可过于拘泥,若曹老认为南方病人不会得伤寒,病久即无表证,焉能以麻黄汤一剂愈之?
其五卷中病人用麻黄汤后,却不汗出。并不代表方不对症,麻黄汤虽为发汗之剂,但因为错误使用,或病人所处地域环境或病人职业的不同,服后皆可出现无汗的情况。甚则有些病人无任何异常,服麻黄汤后也可能不出汗。这就需要吾辈慢慢积累临床经验了。
第三天领读笔记(文字版)
打卡页码39~57页
文/何难
今天我们学习一下葛根汤和白虎汤的适应症。
学习葛根汤,不得不提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原文第十四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汗出恶风,是桂枝汤证。项背强急,是故加主治此证的葛根治之。又原文第三十一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葛根汤乃桂枝加葛根汤加发汗解表之麻黄而成。其一病人“病恶寒,遍身无汗,循背脊之筋骨疼痛,不能转侧,脉浮紧”,通过“遍身无汗”可知选用葛根汤。
读曹老医案,余自觉受益颇多,曹老对方药的把握运用,每每让人赞叹。其二病人“太阳穴剧痛,微恶寒,脉浮紧,口燥”,其五女孩“先病百日咳,月余未全。忽股背间隐约有红点,咳甚剧,目赤多泪。惟身热不扬,手足逆冷,常自汗出,皮肤宽缓,颜面淡白,无出疹状”,谁能想到此两证乃葛根汤证呢?世人多用葛根汤治疗无汗之颈项不舒,却不知葛根功效实非一点。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葛根用于其二之病人,既可以缓解其口燥,又可利用升提之性缓解其头部疼痛。用于其五之女孩,可助阳达表以透疹。果真“其技之神,叹观止矣”!
白虎汤乃治阳明里热之方,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白虎汤证或由直中天时之热引起,或由自身积热而起,其一医案如是,或由寒化而来,如其二之医案。其三医案西医对症治疗,用灌肠法,大便可下,但是治标不治本。中医脉证治法,脉数口渴,为内有热,选用清解阳明里热的白虎汤,治病求本。中西高下立判。但余以为中医西医各具优势,不应捧一踩一,找到二者结合点,让西医也能为我所用,岂不快哉?
余某二舅,61岁,患消渴病。多饮,多食,多尿,口干,每每喜饮冷水,形体消瘦,大便可。舌红,脉数。余开方如下:石膏20g、知母15g、炙草6g、粳米10g、党参10g,7剂,服后诸证皆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