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觉得看电影是一件很奢侈、花时间的事。以前隔着电影院远,看一场电影要坐车,要买吃的,要吃饭,顺便逛逛街,而到了影院,要买爆米花之类的小嘴,说不定还得等上一阵才能看到电影。这样下来,看电影成为了一项成本很高的活动。
现在,电影院离学校也就十分钟不到的脚程。网上买好票,开映前15分钟出发,到了就开始看,结束了就回家。看电影变得简单,也就更加享受纯粹的观影乐趣。
《摔》是我今年看过的第2场电影(第一场《一条狗的使命》,觉得没有太多感受),就观影体验看,很棒。在影院里,笑声不断,音乐的配合让人觉得很燃,并且我第一次见到观众们参与到与影片的互动中来——大家很慷慨地将掌声献给了塔吉(女主)。
影片一开始就交代故事背景发生在1988年,所以我猜想在那时的印度,女性的地位是很低下的。因此当影片讲述爸爸对一连出生了四个女儿感到失望、爸爸让女儿练摔跤遭到全村人的嘲笑、女儿穿男孩子衣服&剪短发遭众人嫌弃时,我非常的理解,能够置身处地地想象这种不易。虽然对于父亲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女儿这个设定一开始有点不爽,但想想之前的猜想就自然很多了,也对父亲敢于冲破当时的社会观念非常敬佩。当然,这也是与后面的剧情形成鲜明对比。
影片最抓人眼球的地方在于塔吉的一次次比赛,镜头将摔跤运动刻画得非常艺术,很美,暴力感大大减弱,但又能感受到战斗的气氛,因此在比赛时我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非常期待下一个镜头,在女主获得胜利后也情不自禁的鼓掌。这些画面与我看拳击赛直播的画面不太一样,平时看到两个人赤身肉搏的,一旦也没有想看的欲望啊。
话说印度电影的风格真的相当浓厚啊,但这种风格让人非常惊喜。以往看电影到了歌舞阶段我都是跳着看的,这次是我第一次认真看完,让人非常惊喜:叙事和歌舞是互相成全的,流畅至极。而且音乐很好听啊,当时听着就想回去后下下来听。除了歌舞,印度文化的嵌入也是恰到好处,毫无违和之感。在塔吉他们参加同学的婚礼那里,我的内心OS:服装好漂亮,打扮好漂亮,绘画好漂亮,人也好漂亮,印度女性都这么美吗?
但从剧情走向,或者说故事描写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稍显直白。导演给观众们设的梗有点过于明显,让人一看就知道后面要讲什么,会发生什么事。因此我全程都处于预测帝的状态,注意力没有完全放到影片上(一般我看电影都是没时间说话的),少了几分观影的乐趣。其实像这种讲述一个真实故事的电影不要太多,去年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血战钢锯岭》,当初看的时候是完全沉浸在故事本身,脑子只来得及跟上镜头画面,根本没有时间想其他的。而这部电影似乎有些镜头是无意义的,且有的地方描述得不够到位。比方女儿不堪忍受父亲野蛮安排时的心理活动、父亲与大女儿的冲突等。 就是有种情节在转折点或是冲突点处理得不够到位的感觉。不过话又说回来,《摔》这部剧本来就是喜剧,像这样的设置也并无不是,只不过我更期待那种让人意犹未尽的电影。
PS:爸爸真的超级敬业啊,从一个帅小伙到中年大叔,装扮、身材变化如此之大,我都怀疑肚子上是不是一堆假肉( ⊙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