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莲花香片
过年回爸妈家,找东西时无意间翻到柜子里有两台保存完好的老相机,一台海鸥120相机,一台华山135相机,都是装胶卷的,可算得上古董了。
父亲爱拍照,这大概和他一开始所从事的工作有关。四十多年前,从政法大学毕业的父亲分配到公安局的刑侦大队工作,经常跑犯罪现场,调查取证都要拍照,父亲就从那时候开始对照相感兴趣。后来父亲调到了县委宣传部工作,工作就更离不开相机了。父亲太喜欢拍照,大概觉得工作时拍照还不过瘾,又花钱自己购买了这台海鸥120相机,要知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的月工资才70多元,买这台相机花了180多元,近三个月的工资,算得上是家中的奢侈品了。
我们全家人都对这台海鸥相机充满感情,它记录了我和哥哥出生、成长的点点滴滴。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父亲除了给我们照相,还亲自动手冲洗相片,那间有着暗红色丝绒窗帘的小小暗房在我眼中是那样神秘,偶尔父亲会把我带进去看他冲洗相片,取胶卷、冲洗底片、扩印照片、显影、定影、烘干、剪裁……一切都是那样的小心翼翼,最神奇的是屏出呼吸看着相片从显影液中出现的那一刻,太美妙了!我喜欢看那些挂在细绳上用小木夹夹着的一张张底片,高高低低,有如乐谱一般,仿佛是从心底唱出的一首欢快乐曲。这台海鸥相机陪伴了我们家二十年时光,父亲用它拍的上千张黑白照片,定格了那个特殊而难忘的年代。
到了上世纪九零年代初,我和哥哥上了大学,哥哥说家里这台相机用了这么多年,也应该升级了,于是在西安给父亲买了一台华山牌135相机,体积更小一点,便于携带。只是那个时候父亲已经从宣传部调到了学校,忙于搞教学的父亲没有太多闲暇时间照相了,再加上我和哥哥都去了外地上学,后来又留在外地工作、成家,那几年的照片不如以前多,但大多已经是彩色的了。
直到2005年,父亲退休了。就在那一年,我们给他买了一台佳能IXUS50数码相机。而在那之前,父亲也已经会熟练使用电脑。有了时间,也有了装备,父亲又重拾了他多年养成的爱好——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生活。数码相机让他没有了以前使用胶卷相机的顾虑,况且小巧方便,简直让爱拍照的父亲如鱼得水,他走哪带哪,随手便拍,被我们戏称为家里的“随军记者”。
2009年,父亲的数码相机也经历了一次升级换代——哥哥给父亲买了一台佳能单反相机,父亲对单反相机很着迷,没事就研究摆弄,还经常和他一位在老年摄影协会的朋友交流切磋,隔三差五地挑选一些得意之作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这几年,父亲的单反相机使用频率下降,原因是:他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了。要说智能手机真是个好东西,尤其对于父亲这样喜欢随走随拍的,用父亲的话来说,他拍照主要是为了记录,并非是搞创作,单反相机太沉,还是手机更轻便。更重要的是,他还可以通过手机将即时即刻看到的、拍到的传给我们分享。
父亲退休以后,开始记日记,将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他说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了,记性也越来越差,记日记对他来说也是一种锻炼,还可以延缓衰老。
自从学会发朋友圈之后,父亲的日记就多了一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父亲发朋友圈的态度很认真:在电脑上编辑一段文字,标题、段落、段首缩进两个字,完全是文人一丝不苟的作风,再配上精选的九宫格照片,审阅完毕才发布到朋友圈中,获赞率极高。不久前,哥哥将父亲的朋友圈图文内容导出,制作成了一本实体的微信书送给他,父亲很开心,说这是一件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礼物,以后可以作为传家之物。
从海鸥120、华山135,到佳能数码相机、单反相机,再到手机,四十多年间,父亲手中的相机从最早的家庭奢侈品到如今成了人手一件的生活必需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些数以万计的照片,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是科技的进步,也是时代的进步,它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父亲的相机记录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变化,也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