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IPO审核放宽后,IPO就背上了好几个骂名,一是说股市大跌跟它频繁的发行脱不了关系,二是说IPO跟本就脱离了融资的本质,成了圈钱运动。许多人哭闹着停止IPO的发行。但是,发达国家的市场,IPO发行比中国市场更加频繁,为什么没有人指责?为什么在中国A股市场,它就变成了圈钱运动?
IPO融资与IPO圈钱最大的不同是,融资是为了实现控股人、投资者和社会的共赢,而圈钱是控股人及其关联人借IPO实现个人财富最大化,欺人的行为。IPO圈钱最明显的表现是上市后,大小原始股东开始“清仓式减持”。
为了尽可能的消除IPO的圈钱病灶,全国的金融会议提出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完善IPO基础制度、强化IPO市场监管,扎牢基础制度的篱笆,细化新股发行制度责任条款,凡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带病上市”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方法将其转为合法,将违反新股发行条件转换成明确的法律责任,建立企业IPO违法终身问责机制。
为了防范IPO圈钱运动,IPO从审核到上市,再到退市,每走一步都应该有制度可寻,有法可依,否则那些“带病”上场的,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都无法得到遏制,从而使融资变成了圈钱。
由此我们发现金融制度的缺失,是造成IPO圈钱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股票市场,没有卖空机制。我们知道卖空机制最重要的作用是,它将更多的信息融入股价里,从而有助于降低股市的投机性与波动性。
一个有效市场,股价应该既反映正面也该反映出反面,没有卖空机制,会使股票的反面消息得不到有效的反映和消除,所以中国的股价长期高于真实的价值。而许多IPO的价格也高于价值。
卖空机制的存在,是为市场制造博弈的机会,行为者互相钳制的动力。在双方博弈时,会使得某一方的趋利者,有动力补偿信息的完整性,从而使得市场更加有效。没有卖空机制IPO上市有恃无恐,只要一上市持有者就开始清仓式的减持,圈钱就跑,然后转战下一个IPO,扰乱市场,破坏那些真正需要IPO融资的人。
卖空机制有点像信用保障制度,如果一只股票不怕被卖空,也意味着这只股票的质量过关,投资者也愿意选择这样的股票,长此以往,通过市场机制下筛选出来的股票会趋优。如果有人盯着某只IPO,并对其做了上市就卖空的操作,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某些投资者也不敢下手,而该IPO控股人圈钱的行为也会因恐惧而受到一定的制约。
中国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使得IPO圈钱者没有后顾之忧。圈钱后几乎没有更多的人知道,也不会承担某种因失信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IPO变成圈钱运动,责任在于金融制度是否完善。如果有一个取款机,长期不需要取款密码,并且不用还款和受到惩罚,那么发现这个秘密的那些人,很难用道德约束自己,不去拿走这些钱。金融制度的监管可以学习古罗马竞技场的奴隶主,选择参与竞技的人,在源头上就必须足够的强壮,到了竞技场,应该更加把注意力放在竞技上,结局如果失败就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