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悲鸿一生》
近日,抽空读了廖静文写徐悲鸿的回忆录。
徐悲鸿的一生短暂而辉煌。早年他空有鸿鹄之志,却奈何命运悲凉,遂取“悲鸿”以铭其志。但在这短暂的一生里,他却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并为共和国建国初期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记录片,关于《徐悲鸿艺术馆》的,时任馆长是廖静文。记得当时记者还采访过她,一个短发齐耳的老太太,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比起许多作家所写的作品,这本书根本就没什么文才,但作为真人真事的回忆录,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和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廖静文20岁时,在桂林认识了徐,作为一名应聘者参加了由徐担任的中央美院的图书管理员的招聘。在笔试中,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之后,跟着徐到重庆,开始了她对徐一生的追随。而彼时,徐由于与妻子蒋碧薇性格不合追求不同而婚姻几近绝烈,在追求自己的学生孙多慈失败后,已单身六年。作为一名对美有着纯粹向往的艺术大师,他有着常于普通人的情感需求,而在该枝繁叶茂的生命时节,他春天的园子却是暗淡的,直到他遇到廖静文----一个喜欢读书,心底善良又如月般娴淑的女子。彼时,他48岁,功成名就,她20岁,含苞待放。
徐是大艺术家。大艺术当以大人格来支撑。所以,他才对廖静文说,“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自拔,才不是懦弱啊”。纵观他的一生,确实也是这样的。19岁只身上海,在没有谋到职业,生存都成问题的情况下,他有过哭泣,有过绝望,但终究战胜了自己; 在法国求学时,也曾一度陷入困境,但他仍在自己梦想的道路上挥汗如雨,从不曾放弃,以至于忽略了妻子的成长与她的情感需求,为她后来作为他人情妇的一生埋下了伏笔。对于所爱的人,他是个好男人,在爱的时候时携手共进,笑看风雨; 不爱的时候,尊重自己也尊重对方; 对于学生,他是个好老师,多次义卖自己的画作以资助一些穷困学生; 对于人民,他是个好艺术家,才留下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这本书虽然写蒋碧薇的笔墨不多,但明显看出,廖是对她有极大怨气的。她认为就是那个女人的贪婪,(在蒋碧薇办理离婚手续时,向徐悲鸿索要了100张画,40张古画,100万现金。)过早地消耗了徐悲鸿的生命能量,在58岁时英年早逝。而在一些资料中,却说首先是徐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孙多慈,而蒋的背叛是在徐第一次公布与蒋的“同居”关系之后,他这行为深深地伤害 了一个女子。是的。当初她也是在如花的年龄,也曾是为了与他在一起,才弃一切于不顾跟他私奔的。在生育了一儿一女后,曾经深爱的男人居然无情到如此地步,你侬我侬朝夕相伴成了同居关系,甜蜜时光成了永远的过往,她怎能不心痛?于是,她对他的爱,从此便面目全非,以恨的方式出现了。她向他讨要了巨额的补偿后,倒向了另一个向他献殷勤的男人----张道蕃,并做了他一辈子的情人,在暮年时分,她又毫无怨言地将这个男人再度还给她曾经伤害过的那个法国女子。
在爱情的世界里,本就没有谁对谁错。对的人,错也是对,错的人,对了也是错的。世事颠倒莫不如此!那些是非恩怨已随了他们的肉体而尘归尘,土归土,各不相干,而唯有各自留存的文字与艺术,仍在天地的春来秋去间散发着幽幽的墨香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如果不懂,自以为是的爱就是一种伤害。
我见识了许多这样的悲剧,终而认命的人是不知自己的“悲”的,故而,还可以麻木着幸福并以此为傲。五四以来,已近百年,女性的觉醒之路仍是崎岖……一日与同学聊天,说到现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她说是女人觉醒的太快了,而男人适应不了自强的女人,使他们的大男子主义无处施展,故而产生冲突。与此同时,我还听到这样一句话:女人强了是男人的灾难。我们的传统也一再强调女人地位的从属,行为的奉献,所以天下男儿的心都应该足够大,才堪担大丈夫之称谓,才能让你的女人即使围着你转也如围着世界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