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晚的第一个小品《真假老师》反映了很多教育的问题。在长达18分钟的节目中,贾玲扮演的“假老师”笑料不断,金句频频:“我是剧中妈妈的扮演者”“我这个年纪扮演你妈妈不合适吧”“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是苏联的那个大货司机说的”,所有的妙语中,最有力量的一句话是“孩子需要的不是钱,是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被不断反复运用,这句话成了家庭教育的真理性语录。事实上,家庭教育中陪伴是最基本的,这个最基本的很多为人父母的都做不到。
在中国,父亲角色缺失现象尤为严重。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评价之下,男人们为事业奋斗打拼天经地义,我甚至听到有些名校硕士毕业的优秀男青年在结婚时说:“以后我的孩子就交给老婆了,我没时间管呀!”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群体都是这样的想法,其他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更可见一斑。
小品中的爸爸,平时不回家不管孩子,遇到孩子出了问题就打,这绝不是艺术创作性的拔高,这就是现状,在我所在的学校,家长们几乎就是这样。他们从来只看结果,不关注过程。
卢梭在《爱弥尔》中说,“如果母亲因身体太弱而无法照料孩子,父亲因工作太繁忙而无法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将把自己对家庭的爱恋带到其他地方。确切地说,他将养成不爱任何人的习惯。”“母不母,则子不子,他们之间的义务是相互的。如果一方没有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则另一方也不会很好的尽其义务”。
~~这段话告诉我们父爱母爱缺失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我们所看到的学生学习上呈现的问题:懒惰、逃学、沉迷网络游戏;行为上呈现的问题:打架、闹事、早恋等都只是表象,真正最后最可怕的结果是“不爱任何人”就是爱的能力的丧失,“不尽自己的义务”就是责任意识的丧失。
其实,陪伴得越多,就越了解自己的孩子,也越能理解他的种种言行,甚至会情不自禁的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孩子反而会成长得更快,她往往会给予远超我们想象的回报。陪伴的结果绝不是溺爱,它是和孩子共同成长,我们陪伴了他们,他们反过来滋养了我们的生命。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现在绝大部分家长连基本的技术层面都没有做到,更别谈艺术。技术是基本的时间精力金钱投入,艺术是在此基础上更高质量的投入,更体现美学概念的投入,更体现智慧和水平的投入。
希望家长们不要总是以一种恩主的态度去对待养儿育女,没有他们,我们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反而要经常产生“谢谢你来到我的生命里,谢谢你愿意当我的孩子”的感恩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