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出差到长沙,太原,更与众多老友聚会,不亦快哉,在回程的路上,反复的听着一首歌,就是李玉刚先生的“因为刚好遇见你”,中间有一句歌词深深打动了我“因为刚好遇见你,留见足迹才美丽”。
是啊,这几座城市是我之前是很少前往的,但是不知不觉间,已经有了一些真正的朋友,于是总会想起和每个人初次相遇时的情景,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扬,那些是多么有趣的场景,偶然来到这里,偶然站在这里,偶然有一次授课的机会,偶然多聊了一句,然而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偶然之后,一点一滴的信任得以建立,然后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虽然相识不久,但俨然已经是老朋友了。
出差的时候是比较无聊的,除了工作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事情,所以我一般都会做两件事,或者是抽出空闲到附近的景点转转,但更喜欢的是找到当地老朋友一聚,有的是几个月遇到一次,有的则是几年才会遇见一次,更有的其实只见过一次,但是一旦大家在一个频道上,其实时间和空间都不是障碍,因为每一次相遇都有自己的美丽,而与老友把酒常谈,更是不亦快哉。
以下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一个特定的相遇的故事,却足以让我们的人生轨迹发生改变,似乎有偶然的嫌疑,但我更愿意用哲学家荣格那句“有意义的偶然”来理解,荣格用这句话来解释中国的古老智慧《易经》,当我们在用筹策来进行易经的运算时,八卦就演变了六十四卦,每卦再加上六个可能出现的变爻,就会演化至无穷,而每一次运算也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来进行的,这样看来是偶然而得的结果,也必然有意义的。
相遇大抵如此。
2004年
11月,为了第二年的人才储备,还在创业阶段的我开启了招聘计划,打算利用那个冬天培养一批户外教练,为2005年的业务做好准备,结果招聘和培训计划发出去,应聘者寥寥,其中有一位是来自大连海事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就读国际法专业的女生,虽然我们很少招女生,但这并妨见上一面。
我还记得那个冬日,这个女生来到我们的办公室,可谓英姿飒爽,大约1米67左右,头发很长,马尾辫已到腰间,宽广峨眉,说话没有一点地方口音(后来知道原就读于吉林大学法学院,普通话就是在那个时间形成的),大约是因为做过律师的原因吧,口齿清晰,吐字完整且中气十足,似乎说的每一句话,她都是深思熟虑一般,有几分淡定就有几分俏皮,她想利用假期时候给自己找个事情做,看到我们的招聘广告就随手发了简历,而我们在无太多人应聘的情况下打算和她见一面,本来她那天下午约了同学逛街,后来想想不来不好,就推掉了同学之约,来到了我们的办公室。
一年后,她成为我的女友,四年后,我们步入婚姻,十二年后,我们有了阿布。
2005年
还处在创业时候的自己感受到了巨大的迷茫,虽然已经离创业之初已经过去了两年,但我越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说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股冲劲,但在冲劲过后也知道了创业为艰这一说实不为过,细细想来也明白自己的问题:对管理的一无所知让遇到任何问题时只会硬打硬冲,完全没有章法,不会处理与员工的关系,不懂得业务营销的基本知识,总之,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方法的指引。
我于是开始跑书店,买子一些管理的书和视频课程学习,但学来学去觉得问题重重,大多数管理学的作品都是极其晦涩难懂,要不就是离题万里,不知所云,要不就是顾左右而言他,对实质性问题浅尝辄止,大约也是因为自己没有管理学基础的原因吧,所以看来看去也没有什么心得,觉得管理学之复杂实在是让人找不到有效的学习路径。
11月中旬,我在街边买了一份《中国经营报》,非常惊讶的发现:怎么整个报纸都是黑色的,最上面的一行字是这样写的:彼得在对岸,我们在河中央。
彼得是谁,为什么需要一整份报纸来为他哀悼?当我把这份报纸全部读完的时候,终于知道了原来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彼得.德鲁克,虽然我是非常遗憾在在德鲁克去逝的时候才知道在人类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但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于是买了第一本关于德鲁克的书,因为报纸中有一份挽联是比尔.盖茨写的“如果你打算读一本德鲁克书,一定是《管理的实践》”。
在创业的日子里,我就住在公司的库房里的,每天吃过晚饭之后,一个人坐在床边,翻开《管理的实践》读了起来……
四年后,我成为德鲁克管理学院的青年社区的志愿者,在各大高校举办德鲁克大讲堂,向大学生们介绍和传播德鲁克,2012年正式加入德鲁克管理学院,成为一名商业讲师,一直到今天。
2009年
因为无法忍受一家香港公司纷繁复杂的办公室政治,我在入职半年后迫不及待的选择离开,感觉整个人身心俱疲。在太太的建议下,我打算休息一段时间再回职场。
在这段休息的日子里,我捡起了念念不忘的《易经》,因为一直以来都知道这门学问被称为六经之首,但自己又从来没有看懂过,虽然也曾阅读过大量和《易经》相关的资料,也听过一些老师的课程,但仍是一头雾水,所以一直憋着一口气:至少可以看懂吧。
有一天在网上搜索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个名字,台湾辅仁大学哲学教授傅佩荣先生,于是就打开听了一下,发现傅老师的声音特别入耳,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解让人欲罢不能,深入浅出的内容分析让我终于可以真正明白了一些关键词的含义,大约是因为学贯中西的缘故,傅老师逻辑思维异常清晰,让文科的我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己的逻辑,头脑慢慢清醒起来,加上其真诚的表述方式,亲切的表情,和蔼可亲的音容笔笑貌让人油然而知生一种信任感,我只能说,在第一次听课时我就开始喜欢上了傅老师。
于是找到了傅老师《易经64卦视频教程》,又买了一本《傅佩荣译读易经》开始一卦一卦的研究起来。我还记得那段时间里每天的节奏,早上起来送太太上班,然后打开电脑,翻看书,一边学一边记笔记,不懂的地方就反复多看几次,感觉饿了就吃点东西,再一抬头,不知不觉间天已经黑了,果然是“躲进小楼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就这样,我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找到了心流的感觉,如果遇到出差去高校演讲,我就带着我走64卦表,在飞机上不断的背诵。
四年后,我终于来到我终于有机会在北京面见到了真正的傅佩荣老师,开始系统学习先秦儒家思想。2014年的清明节前往山东曲阜祭拜孔庙,从此成为儒家的信徒。
……
这三段相遇的故事,实实在在的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在这些相遇故事的后面,还有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因为这样的相遇而相遇,我会时常回忆起创业时期的那些伙伴,回忆起德鲁克学院的那班同事,回忆起因为上课而结缘的朋友,每一次相聚都让我心怀憧憬,每一次相聚都让人心怀感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除了继续期待相遇之外,我也坚信这些相遇已经在我的心中化为了永恒,要知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就像是《速度与激情》电影男演员保罗·沃克去世之后电影里最后补拍的那个场景一样,保罗·沃克与范.迪塞尔两个人最终驶向了两个方向,他们挥手告别,保罗·沃克最后消失在一片阳光中。
就好像《无敌破坏王:大闹互联网》的结尾,那是一种美好的祝福,告诉我们拉尔夫和云妮虽然生活中可能已经没有交集了,彼此有彼此的圈子,但他们还是会偶尔见面,带着彼此一半的心更好的活着。
朋友不是用来捆绑,而是互相成全,如果注定是要分开,就请珍惜每一次彼此的相遇。
因为刚好遇见你,留见足迹才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