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已记不清楚这是她第十几或二十几次给我打电话了,还有那些信息。她很会挑选时间,都是在我放学或者是休息的时间,即便电话或信息里的内容令我很是烦躁,却未改变她在我心里初次留下的“好”印象:她是位较有素养的农村母亲,因此我对她那聒噪的话语还是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
还依稀的记得,第一次的通话,在她的寒暄中开始,在我愤怒的讲述他儿子在学校的种种恶行中而告终。接着就是短信,似乎文字更能准确的表情达意,我认真的看了她的短信,过了很久之后才回复她一段较长的文字。紧接着她就立马回复了我,这让我对她又增加了一点认识:她一直都处于担忧的状态,在焦急的等待着我的只言片语…………
如此这般,她会在我不经意间,发给我信息,所有的内容都是满满的歉意与自责。我客观的回复她“您没有错…………”等等一系列话语。接着就会接到她的电话,依旧是客气的寒暄,之后仍是好言好语的道歉。一次又一次…………
逐渐的我为之动容,不是欲原谅他的儿子,也不是重新对他的儿子寄予希望。而是我被她的那些话语,那些歉意,那些叹息而感动…………就连黄同学也叹息着:可怜的母亲!
我开始自我反思,自我剖析:我清楚的明确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也知晓自己的缺陷即无法跳过自己的心里障碍——就是一旦认定的事,就永不会改变。
我很少愤怒,却在孩子们一次次地迫使中发飙。她的儿子就是最鲜明的一例。我也打算,直接将其pass掉,也从心底不把他当做我的学生了,即所谓的放弃……因为他是第二个触碰我底线的学生,让我对自己失望到束束无策而选择放弃,我想这也是自我能力有限的体现吧?
目前,我们的学生,处于一种高分低能、低分无能的状态。这不是对我们的学生的贬低与否定,而是一种较为客观的评价。大部分高分的同学,呈现出来的都是自私自利的形态:他们惜时如金,不愿浪费一分一秒去做那些和自己没有关联的事情,他们认为除了学习,其他任何事都是毫无价值与意义的。因此,能力的提升,于他们而言只是无关痛痒的“官话、大话”;而那些低分的同学,很多都处于一种精神的病态之中:他们找不到自我,不知晓什么的价值,也不了解自己的位置与处境,只是一味的混日子。他们目光狭隘、做事过激、为人自我、为所欲为……而这种同学,大部分都是家庭有问题的同学,或留守儿童、或父母情感不和、或父母离异、或父母忙于生意,一言概括——他们是一个缺乏关爱、呵护和管教的群体。 因此,面对这些或高分低能、或低分无能的孩子们,我变得笨拙而无能为力!
我们的教育,塑造出来的是完整的一句英语都不会的学生,出口顶撞老师,甚至欲大打出手;我们的教育,教育出来的是语文成绩每次均在90分以上,却偷窃试卷、辱骂老师、知错不改、呵斥母亲的学生…………这是我们的失败,还是教育的悲哀呢?
学生的成长,是家长与教师共同的任务与责任。不过,教育孩子,于教师而言是责任;于家长而言是义务。然而,我从教以来,面对的所有家长,他们把教师的责任修改成了义务。因此,我们即是学生的责任人,又是学生的义务者,稍不留神我们就会变成某一事故的“罪魁祸首”,这样我们就会遭到本是义务者的家长的纠缠与“追杀”;或恍惚间因要求苛刻“得罪了某一尊佛”,就会成为他们的“死敌”,会遭受他们背地里的痛恨、诅咒,甚至直面辱骂…………
每次,遇到、听到、想到这样的种种,便痛惜自己进入了“这万劫不复的深渊”,注定要“在战斗中持续自己的教书生涯……”
然而,通过“连环电话”这件事,又使我欣慰了,使我对自己钟爱的职业又多了一份期许!
我更为痛惜的是,这位可怜的母亲:家庭破碎、婚姻失败,以为逐渐长大可以依靠的儿子也如此这般。我以为在悲剧小说里出现的情节,在她的生命中也重演着…………
最后的一次通话,是在她略带哭腔的感谢之语中结束;最后一条信息,是在我对她的感激中终结。
她对忤逆的儿子是无奈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命运造就了儿子的劣行。她也是无助的,她为了她儿子的事,打遍了她能够打得电话,她以为我原谅她儿子了就可以“救赎、教育”他。她更是一位无私的母亲,她用她的真诚、执着与爱撼动了“铁石心肠”的我…………
感激你,这位无奈、无助、无私的母亲。是你,让我学会了宽恕,也是你让我学会了尊重。我想,还未成熟的自己,自此之后,会更加慎重地和学生相处,会更加注重教书与育人的方法与技巧。
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吧,来”拯救“那些高分低能、低分无能的孩子们,似乎唯有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