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最大的救赎
在日常我们要看的书中,总会出现例如《瓦尔登湖》、《追风筝的人》或者《月亮与六便士》这些书名,无一例外都是饱受好评的经典书籍,而我们总是产生一刹那想阅读的念头然后又抛之脑后了。
疫情期间,我在当当买来《追风筝的人》,便是存了看看这本书是否的确值得那么大的名声的念头,腰封推荐理由是“全球3500万读者口耳相传,最想与友人分享的终身五星小说”。读完之后,古人诚不我欺,果然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今天,我把这本书分享给你。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小说,既然是小说,就意味着故事。故事发生在60、70年代的阿富汗的喀布尔,人物主要是主人阿米尔父子,仆人阿里、哈桑父子。主角是一位当地颇有名望的富商的儿子阿米尔,他有一位仆人+好兄弟哈桑,一方面他深爱着哈桑,因为他们是吃同样的乳汁长大的兄弟,一方面他又逃避不了当时阶级的影响歧视着身为仆人的哈桑,再加上他父亲有时对哈桑表现出来的莫名的关爱对比他屡次让父亲失望更让他妒火中烧。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风筝大赛,阿米尔从小就是放风筝的好手,而哈桑是追风筝的好手,他总能准确知道被阿米尔击落的风筝会落在哪儿从而拿回家当胜利者的奖励,今年的风筝大赛上,阿米尔决心夺取第一以期父亲的赞许,结果如他所愿,他成功击落了第二名的风筝夺得了第一名,哈桑兴奋的去将他的战利品也就是把第二名的被击落的风筝追回来,结果却迟迟不归,阿米尔庆祝过后寻找哈桑却意外撞见哈桑被另一伙以阿塞夫为首的坏孩子欺辱,哈桑甚至被阿塞夫强暴,阿米尔躲在阴影处目睹全程却迟迟不肯替哈桑出头,他害怕挺身而出后阿塞夫的拳头,害怕受到伤害同时心里也在仆人哈桑与兄弟哈桑之间挣扎,最终他选择了逃避。在后面的生活中也渐渐冷落哈桑,哈桑从他的表现中无疑也知道了阿米尔的逃避,但是他仍待他如往常一样,一如他们在风中奔跑,“为你,千千万万遍”,他说。哈桑的忠诚并没有让阿米尔感到快乐,反而愈加内疚,甚至产生了不想看见哈桑的想法,最终他设计让哈桑父子离开了喀布尔,离开了他的家,而计划实施过程中,哈桑是知道阿米尔的谎言的,但他没有戳破,反而说服他的父亲一起离开这个他长大生活的地方。
伴随时光的流逝,一切仿佛从未发生过,但总有一天真相会浮出水面,连同你也不知道的那部分。多年后,父亲去世,拉辛汗-阿米尔父亲的好友告知阿米尔,原来哈桑是他的父亲背着他仆人阿里,与阿里妻子私生的儿子,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只不过他是社会承认的一半,哈桑是永远只能活在阴影下的另一半。那时候,阿富汗正经历战火,阿米尔父子早已逃往美国,而哈桑在阿米尔父子逃离喀布尔后后主动应拉辛汗的邀请带着妻子孩子回到了阿米尔的家帮他照看房子,最终却因不愿意让阿米尔的家落入别人手中而被枪决,连同他的妻子。阿米尔在得知真相后决心回到阿富汗,”那儿有再次通往好人的路“。他要找寻哈桑的孩子,他的侄子并把他带回去和他一起生活,以洗刷他的罪恶。最终,历经风雨,遭受折磨后他还是带回了他的侄子并且领养他。由于童年的黑暗,他的侄子索拉博变得沉默,没有一点儿生气,阿米尔始终希冀能找回他眼里曾经拥有的光。结尾,在公园和别人风筝比赛时,赢得比赛后阿米尔帮索拉博追风筝的的时候,索拉博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为你,千千万万遍”,追风筝时,阿米尔听见自己说。
这本小说说实话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完的,文学与生活中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其中:爱、恐惧、愧疚、赎罪......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几次中断,难以继续下去,尤其是小说中阿米尔眼见哈桑被欺负的部分,总是让人心痛的合上书本。当时我还搜知乎询问当看一本书难以继续的时候怎么办,得到的回答是继续读。结果耐着心思终于看完了哈桑被欺负,哈桑被阿米尔用计逼走,直到阿米尔踏上去阿富汗寻找侄子索拉博的救赎之路,我才感到心气一顺,一下子看到了最后。也终于理解了书中“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最大的救赎”的含义,我相信,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收获心灵的救赎。
风筝在小说中如译者李继宏所说,是象征性的,可以象征爱情、亲情、友情,也可以象征正直、善良、诚实的品质,丢失了自己的风筝不要紧,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做,是否会做一位追风筝的人,找回曾经丢失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