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是一个伪好学者,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多少好话,但这一点我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这有点恬不知耻的自知,而且还在广而告之,确实有些惭愧。
孟母三迁,是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说明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当然我并非把自己不好学的责任甩锅给了父母没能给我营造良好的环境,因为我知道他们已经尽力了。我成长的环境非常另类,完全没能融入到我们那个村的环境,别人家的孩子像自由飞翔的鸟,我像是圈养的金丝雀。别的鸟每天傍晚在乡野自由飞翔,我在被逼着识文断字。
记得最清晰的一幕就是,父母在准备种土豆的农家肥,把圈里的农肥一担一担的往地里挑,我被逼在堂屋里写作业。其他人家我不清楚,但我家里因为父母的缘故从没有睡午觉的习惯,因为时间对他们来说就好比指缝中的金沙,一刻都耽误不起。天气炎热,特别是夏天的午后我就昏昏欲睡根本没有学习的状态,可是挑废料往返的父亲总是是不是的大声提醒着我“不好好学嘛!学不进去给你整两担大粪挑起···”因此,就算再困,再没有学习的状态,我都得伪装出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
其实在那样的环境下,我特别羡慕我周围的同龄的小伙伴,特别是我的堂哥,他想去那儿玩儿就能去那儿玩,我大爹(堂哥的父亲)也不管,不催,不打,不骂,我大妈(堂哥的母亲)还经常在人前夸堂哥这懂事那又好,令我羡慕极了。反观自己只能待在巴掌大小的牢笼里伪装出一副好学的模样。
我比较羡慕大树,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好学者,之前是通过董倩对大树有一个初步的人,原话大概是这样的“郑立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几次接触下来,也确实如此,在特别是在饭桌上你能感觉他读的书很多,且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非常难得。没有和大树有深入的攀谈,因为我俩聊的肯定不在同一平面,所以对他好学习惯的养成我也不甚清楚,想来与他成长的环境也有着莫大的关联。
作为一个伪好学者,并非是不好学,兴趣浓时依旧会酣畅淋漓的学习一阵子,但是不具有持续性。一旦发力了便会全力以赴,之后便又会是一阵休眠期,一个朋友在我生日的时候送往的一本书,我放了一年未动,一个机缘拿起来读了几个深夜,做成了课件与大伙儿一分享,唉感觉还不错,反响很热烈,当期待后续的时候我又进入了休眠期。
文末也不按套路升华了,不想信誓旦旦地喊出一些自己要努力要上进要学习的口号,而想说的是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重要,绝不能单单只下表面功夫,需要有沟通、有方法,这是一个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可做反面教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