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超市购物,我们到市场买菜,我们在网上消费,不自觉地认为卖家、商贩赚了我们的钱,心底里感到不开心,感觉我们手里的钱被卖东西的人赚走了。
的确,你的钱包、银行卡、微信零钱、支付宝余额里面的数字变少了;但同时,你手里也同样多了你想要的东西。
在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做“消费者盈余”, 含义是支付意愿减去支付价格,它=你对某物品的使用价值判断-它的成交价。
看到这里,你会说,哎,不对。我们高中学过政治经济学,教材里面说:只有「等价交换」,付出跟回报等价,交换才能发生。
教科书里讲的「等价交换」其实是错误的,既然等价,我们为什么还要交换呢?我们付出的和我们得到的一样多,那完全没有交换的必要吗?
一定是我们觉得买到的东西价值>付出的价值,我们才会去花时间、费功夫,去选择、去购买。
用一个字解释就是,值!
说等价交换,那仅仅是从交易双方的两个视角去观察同一个成交价格。比如买一瓶水,从买家角度看,花了1块,从卖家角度看,赚了1块。嗯,这样看,的确等价。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总是认为“无奸不商”,总是认为买的没有卖的精。
我们去景点旅游,去爬山,累了渴了,路边有卖水的,一问价格,5元一瓶,心里默念:真黑,然后转身走掉。
这时,如果你掏五块钱买了,其实你是赚到了。因为,喝下去解决了口渴,恢复了体能,爬山更有劲了,观赏风景更有心情了。为了少花五块钱,影响了看风景的心情,三五十块钱景点门票花的可能都不那么值了。
有人会问,凭什么同样的水,在旅游景点、火车站、高铁上,价格那么高?凭什么?凭的就是那个字,值!此时此处的水,跟超市里面货架上的水已经不是同一个商品了,它里面包含了人工费、运费、高昂的场地费,甚至还有准入费。
沙漠里,救命的水可能1万一瓶都有人买。还是那个字,值!因为沙漠里的水跟上面两种水,又不是一种商品了,它里面包含的费用和价值更高。
在市场经济下,只要没有强买强卖,只要是自由交易,就不存在谁占了谁的便宜。因为,觉得值(自己赚了),你才会买;认为价格高,觉得不值(自己没赚),你可以不买。
下次,在买东西时,你可以一边付钱一边咧嘴笑,同时心里窃喜:赚了,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