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是这样的,我想解释下,可是为什么他(她)对我的误会越来越深?” “人啊,真tm麻烦” “算了,算了,难得说了,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你大爷的,老娘不伺候了!” 从此,他他,他她,她她之间,原先不熟也就算了;熟的话,因一件什么事见面气氛就会变得好尴尬,更不用说天天见的人了。
为了不让自己被误解,为了让自己内心的声音能够被对方听到,我们拼命地去解释,然而效果却越来越糟,很多朋友就这样散了,即使没散的,之间也留下了一个小疙瘩,日积月累,疙瘩越积越多,越累越大。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01
背景:
那是17年阳光明媚的一天。小A兴致勃勃悄悄地把室友小B挂在寝室的衣服晾在外面阳台。到了晚上,心大的小B上床后都没有发现。小A提醒小B把外面的衣服给收了,小B感到十分诧异,1分钟后反射弧终于工作完毕,小B终于知道是自己的小A善良地帮自己晒了衣服,正准备开口感谢中国好室友,就在这时,剧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小C突然开口了,“小B呀,你要知道你已经是个大人了,不要什么事都让小A去帮你做,你要学会承担!”其实也就是一件很小的事,小B听了却不高兴,因为小B觉得小C一股责怪教育的语气让人听起来就像自己是那种特别不懂事,特别依赖别人,是那种只会把事情甩给别人做的人。可是事实上,小B经常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是那种一般不会主动求别人帮做事的。一股强大的愤怒之气冲破了小B的情绪控制限度。
对话:
小B:“不是这样的,是小A没有问我就把衣服晒在外面了,然后我没有发现。”
小C:“你的东西为什么不能自己照看好,为什么你没有发现?那下次我们把你的东西,你的钱包拿走了,也没有问题,因为你也发现不了。”
小B超级生气,但看到解释成这样,也无奈,就不说话了。
小C:“心疼小A,帮忙做事,小B却不知道”
小A:"我都已经习惯了"
小B:…………
02
所以,这件事里,究竟谁错了?
小A有错吗?——不,在南方这么潮湿的日子里,难得有一天晴天,小A主动帮室友晒衣服,可是难得的好室友。
小C有错吗?——不,主动关心室友,希望小B不要依赖小A【能独立】,希望小A能得到小B的感谢【希望小A收到感谢,小B也会感恩】也是好室友。
小B有错吗?——有!从小B对小C的误会解释来看,小B完完全全把自己说成了一只白眼狼的形象,别人帮助了自己,自己却要责怪别人;小A听了心凉,其他人听了会认为小B是个不知感恩的人。而且在应对解释来看,它也没能摘下被扣上的"依赖"帽子。总的来说小B的解释实在是太糟糕了!
03
具体分析下小B的问题所在:
首先,小B忽略了小C的情感诉求,就是小B不知道小C说一番话的目的究竟在哪里。这个才是任何沟通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这一点,说再多的话都是废话。
回顾小C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小C希望不要让小A这么累,希望小B能够说句感谢小A的话 。小B智力正常,即使刚开始没意识到,后来也意识到了,但却被小C的指责所产生的情绪牵着鼻子走了。所以在她出口的第一句话,不是感谢小A而是在解释时颇有些指责小A的意思——人其实很大程度上会被感情所左右,忽略了别人的情感需求,就把自己归入了对方的敌对阵营,也激发起了对方说出更加逆耳的话。
其次,小B不会对比消除误解,类比引发同理心。 "小B呀,你要知道你已经是个大人了,不要什么事都让小A去帮你做,你要学会承担!"
——针对这一点,小B知道这其实和大人不大人没关系,和事实也不相符合,但完全搞错了解释的方法。她其实应该先使用对比的手法,告诉别人,自己的这种情况不叫做依赖。小B完全可以说"不是这样的。日常的许多事我都自己做呀,没有靠过小A,而且真正的不长大应该是我把自己的衣服晾在了外面,却忘记收回来,而不是小A帮我把衣服晒到外面,我自己不知道所以没有收。"
"你的东西为什么不能自己照看好,为什么你没有发现?那下次我们把你的东西,你的钱包拿走了,也没有问题,因为你也发现不了。"
——针对这一点,用类比的方法引发同理心。"小C,我白天都不在寝室,然后忙碌了一天回到寝室,好不容易洗个澡上床睡觉,你不能期望我能及时发现挂在寝室的衣服。我们都一样。如果白天你不在寝室,而我从你挂衣服那拿走你的一件衣服,等你好不容易回寝躺在床上,你也不会及时发现少了件衣服呀!"
04
总的来说,高效的解释,沟通都要:
1.知道对方的情感诉求在哪里,先满足这个,说出来,"我理解……""我知道……"。
2.用"不是~而是~"的对比方法消除误解。
3.用"我们都一样,如果……也会……或者也不会……"的类比方法引发同理心。
4.不过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隔离,不要被别人情绪影响,从而控制语气语调。
5.当然最后也要学会给被你解释反驳成功的人一个台阶下:"不过呢,谢谢你,我知道你都是为了我或者我们共同的xx"
【这是沟通交流的一小部分,之后还会写从奇葩说上观察到的各种说话技巧,如何反驳别人的观点等等,大家有兴趣的话,记得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