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寄托。而在中国,大大小小的节日总会被文化赋予积极的寓义和美好的情怀,于是纷至沓来的节日便显得厚重起来,让身处纷繁复杂世事之中的人们有了情感宣泄的出口,也让人们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有了一份期盼和安慰。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日。并且,正月十五日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初始,更是新年喜庆气氛的延续!自此,人们才意犹未尽的与春节告别,开启新的一年。
其实,单就文化活动来说,元宵节是远胜于春节的。各地的舞狮舞龙闹花灯、逛灯会、猜灯谜、赏月、吃元宵......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即是隆重的与往昔告别,也是对新一季的热切期盼......
应节应景的汤圆,洁白软糯,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趁着春节尚未散尽的祥和喜庆之气,给还未散尽的年味凭添了几许香醇的和美!
各地的观灯赏月猜灯谜,更是把中华传统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其实这也正是元宵节的文化价值所在。全民参与,各享其乐,尽情狂欢!即便是在文化生活无比丰富的今天,各地的灯会和闹元宵活动依然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其实这正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国人对其的热爱。
在古代,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未出嫁的女子都必须深居闺房,严禁抛头露面。但在每年的元宵灯会,则对此事是开禁的。正因如此,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 因此,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甚至也是求子的佳节良辰。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偷灯就是祈求子嗣绵延。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
辛弃疾的这首词正是彼时的真实写照吧: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相识相爱于元宵灯会本就让人兴奋向往,而诗人的传神刻画,更是让元宵节有了浓重的浪漫色彩和人文气息。
其实,无论古今,中国人在骨子里是非常注重亲情和家庭的,大大小小的节日也无不与家庭团圆和美为基调展开。今天,为了一个节日举全国之力和全民参与便是最好的例证了吧!
即便那些移居海外各处的华人,虽然身处异国他乡,反倒是用比国内更传统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每一个古老的习俗!或许,这就是植根骨髓的文化基因和无法割舍的家国情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