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光明和晦暗,如月如日,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到底将被人证得。在心理治疗中,倾诉最终会以沉默、祈祷、忏悔、救赎的方式,渡船过岸。它帮助我们把激荡的情感收起,变得内敛从容,告别富于挑逗的美好,告别脆弱的精致,告别无用的敏感。不再遇到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而是逐渐趋于和解。
第一章:
一般来说,两种人在人群中容易感到孤独,一种是自傲的,另一种是很自卑的。如果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所做的事情,与他在有人在场的时候所做的事情反差不是太大,那我们就可以说他是一个生活得较真实的人,一个内在和外在比较和谐的人。
在我们过去的经历中,如果我们因为一些事情受到了不正确的惩罚,而又没有好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这些经历并不会过去,而是逐渐积累起来。以后一个类似的小错,都会勾起对那些事情的记忆,使我们感觉像是犯了大错,要受到很严厉的惩罚一样。此外,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快乐的事情之后,会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也是所谓的“六岁前定性格,六岁后不断重复六岁前定下的模板。”
打破这些重复的方法就是更多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把可能导致重复的环节切断,并勇敢的尝试各种新的、好的体验。一旦这些存在于潜意识之中的、被压抑的攻击性被揭示以后,它就不再会在“背后”搞我们的鬼。
精神分析的最终目的不是把我们的心理活动拆成若干个部分,而是要将原来相互冲突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进而恢复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第二章:爱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去爱
吸引别人注意的方法有两种:把一件事情做好和把一件事情做差。在婴儿事情,如果我们饿了、渴了或者害怕了,只有在被父母注意的时候,我们才能有吃的、有喝的。成年之后,现实的吃喝我们已经可以自己满足,但对于“被注意”的需要却深入了内心深处,依然支配我们的欲望和言行。
而中国家长普遍没有得到父母辈的爱和鼓励,因此他们也会忽视自己孩子的需求。每当孩子希望通过做一些好事来获得父母注意时,父母往往会忽视他们,不会表扬孩子,而是让孩子谦虚一点。孩子做好事没有得到“注意”,于是只能选择做坏事来获得父母的注意。孩子们很多时候干一些莫名奇怪的坏事,本意只是想获得父母的注意。因此每当孩子做坏事的时候,我们要好好想想,是不是自己没有表扬孩子所做的好事。
第三章:
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要差,我们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他的伤害。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要好,我们就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感觉到受到了伤害,那并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的愿望伤害了自己。换句话说,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伤害到了我们。
内向性格者往往会不自觉地认同别人的评价,并使自己成为一个与别人的评价相符的人。所以与内向性格的人相处时,我们应该提示他也有积极、主动、活跃和健谈的一面。
第四章:
深层心理学认为,如果我们没有明显的智力上的问题,学习某一样技能有困难,很有可能是我们潜意识里不愿意学好,不愿意学好的原因是担心学好这一技能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学习一门外语,我们不仅仅要接受那门外语背后的文化背景,而且还改变了自己内心的价值观。我们假设一个孩子认同了自己的“小地方的人”的身份,那么这便会导致他不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普通话和一口流利的英语。因为他会认为学好普通话和英语,自己就不是小地方的人了。
教育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该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甚至可以说,良好的心理品质比丰富的知识更为重要。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标志是:全面发展的智力;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能够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设身处地的体察他人的反应,对他人的痛苦具有同情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在发生人际冲突时也能够应用理智而不是用极端行为来解决冲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以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第五章:
烧窑的师傅有一个经验:如果长期烧制欣赏用的艺术品,人就会慢慢变得小气;要时常烧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吃饭的碗、喝茶的杯子等等,才能平衡艺术的整体感觉。因为后者其实就是增加对生活本身的情感的一种努力。
在同一个屋檐下,一个仁至义尽、问心无愧的好人和一个喜怒无常、无恶不作的坏人是难以相处的。好人和好人才能好好相处。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要故意做一些接地气的事情,不能老是高高在上,这样会给人一种难以靠近的感觉。
第六章:常见的不健康家庭模式
1.家中有个过度严厉的父亲
很多夫亲,他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所以他用过渡的严厉来伪装得像一个男人。实际上,他是在拼命掩盖自己没有长大的这一部分。
2.家中有个过渡唠叨的母亲
一个到了妈妈级别的人,那么多的攻击性和情绪都是通过嘴巴说出来,说明这个妈妈还停留在“口欲期”。即一岁左右的心理状态。
3.家庭话题被限制
当父母开口谈“学习”时,就是在掩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力来处理,所以就拿学习这块遮羞布来挡住。
4.过度工作化
家庭是一个少讲理、多用情的地方,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真实自我的地方。如果家长有很多时间在家,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会在家庭情感里卷出自己的脆弱。
5.没有分化的家庭
在没有分化的关系中,某一个人的快乐就是另一个人的噩梦。在分化的关系中,你的快乐程度对别人没有什么影响。
结语:海子写道:“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了解她,也要了解太阳。”而我以为,在了解太阳之前,你必须先了解自己,学会活泼喜乐地和自己相处,因为你有太多“不知道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