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蓝的苍穹下,一方绿意盎然的土地上,一条如脉络的引水渠缓缓流经这一片村落。还有一条平常得花白的公路,车来车往,蜿蜒而去,到了一段起伏的斜坡旁,一栋白墙红瓦的房屋――里面有整个村落最宁静的地方。
白墙红瓦并没什么特别,但可以一眼认出那是什么地方。
第一次走进去,我还很小,是和父亲一起。父亲进去办事,我留在这个四四方方的院子里。院子不大,但是很新,没有像家里小园绿色的点缀,显得单调而庄重。寥寥几眼,小院一览无余,每个房间窗门禁闭。最后我徘徊在了一间名叫农家书屋的房间外。书屋?我很好奇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是一屋子的童话书吗?窗户一角恰好没被床帘遮蔽,我望了望四周没人,将脑袋凑了过去。没有灯,很暗,看不清楚,正当我准备试探试探窗户有没有锁的时候,一只手拉了拉我的后襟,我转过去,是父亲。他看了看这个房间,嘴角明显带上了弧度,只说让我等一等。那时。我尚不知父亲那句话是什么意思,现在回想起,大概那时,我不仅把好奇心留在那里了,还留下了一份浅浅的梦想和憧憬。
幸运的是,在我的好奇心收回来前,我又一次去了那里,还是和父亲一起,只不过这次,父亲不是去办事,而是拿了一串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门。
当阳光透过尘埃照进这方小小的书屋,整个房间都是一股好闻的纸墨香。窗前是整齐的书桌,几排书架倚在墙角。几平米的空间一下子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父亲说,这里是村上的图书室,刚建成不久,这里的书都是别人的捐赠的。我这才想起这里的书。我几个书架都看了看,并不都是童话书,可是还是能勾起我的好奇心,最后我挑了几本问爸爸能不能借回家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过了只看童话的年纪了。回家之后,我不再只守着电视看动画片了,我想着不能辜负那些书,于是在晚饭前,晚饭后,睡觉前,柔和的灯光下,我就捧着他们,孜孜不倦。大概这就是书的魔力,能让人爱不释手。我借的第一本书叫什么我忘了,我只记得那个夏天,我认识了课本以外的冰心还有贾平凹,他们都是儿童文学作家,清新自然的文字不华丽,不刻意,那不是像童话一般的梦幻,像晨起时的阳光,充满活力。老师常说,书是知识的海洋,而我觉得书是梦的世界。。
后来,我便成了这方小小书屋里的常客。其实客的说法并不是很确切,我不是客,只是常来。我的到来他并没有表现的多欢喜,而我也只是奔着这些书而来的,至于阳光下的灰尘,遍布着整个书屋的空隙,这还不是当时的我应该在意的事情。这反而是一种安静的氛围,沉浸在此,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日落西山下,我轻轻地关上了门,有种恍若隔世之感。和父亲一起回家的途中,我悄悄地发现,父亲也挑了几本书回家。他没有告诉我,只是在晚饭后说自己困了,然后也不管他平日里痴迷的球赛径直走向了卧室。直到我关灯睡觉后,父亲卧室的门还隐隐约约透着光亮。不知从多久开始的,在我去书屋前,母亲问我,书屋里都有些什么样的书,有没有实用一点的,帮她借一两本,我照做了。在看到母亲接过书时的喜悦,我的心里像是被什么填满,充实却又轻盈。
各种各样的书籍,各有人所爱。小书屋不再只是我一人光顾。父亲母亲房间里的灯在晚上总迟迟不肯熄灭,妹妹来找我玩时,看到我家多了许多书,便很好奇。所以我开始带着妹妹一起去那个小书屋。平时活泼好动的妹妹竟一动也不动地坐在那里,我怎么闹她,她都不怎么理我。远处的鸡鸣狗吠,田间的号子,窗前的清风拂书,万物都颇有情谊,生动至极,都融入此时此刻里了。我想妹妹比刻听见的都融入看见的和想象的了,她进入了这个美妙的世界,真实而又酣畅淋漓,新鲜而又合乎想象,不动声色而又款款深情。当妹妹轻轻的醒来,书轻轻的合上,门轻轻的关上,,天边的琉璃般云彩迟迟不肯归去,田间的号子依稀在空气中徘徊,燕正归巢,心还在回味方才,梦轻轻的还要继续……
万物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有情有义,一株花孤独骄傲,两枝花窃窃私语,一片花烂漫欢喜。我不知道自己是何时开始有了这样有趣的视角,只是在小书屋里经历了好多好多梦一般的画面场景,无童话般的梦幻却也浪漫,无剧本上的太多曲折却也真实生动,可却没有感受到,原来书中如梦般的世界,带给我如梦般温馨的我的世界,也是这可以真正浪漫惊喜的真实的世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句话一点不假,生活,平平淡淡是真,但温馨浪漫也不假,毕竟不是只有麻烦可以自找,快乐也是要自找的。当初第一次遇见这个农家书屋,是好奇心带给我憧憬与希望,现在是梦带给我希望与憧憬。
上了中学后,我很少再有时间去那方小书屋,关于它带给我的梦,我常有仔细地深度思考过。但人生漫长,我的阅历还是不够丰富,觉得那场梦大抵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热爱,深情,想象,希望,憧憬,然后执着。偶尔我和父亲一起去村上办事,我还是会忍不住多看它几眼,“农家书屋”的牌匾,一扇门后,藏着许多如梦的世界,等待着更多的邂逅,我愿更多的人能够拥有,也值得拥有……
现在的我,多年后的我,想起那方小小的书屋,那栋白墙红瓦的房屋,那条折叠的公路,那片温柔的土地,那是温馨的家乡。感谢这一段难忘相遇,邂逅了这一生最温柔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