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我和颜回整天讲学,他总是很认真的倾听,从来没有不同意见,好像很笨的样子。可是,回去以后,他私下认真思考,也能够有所发挥。可见,他并不愚笨。
一则论语,诠释了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孔子收门徒,同样都是三条腊肉,为什么唯独可以和颜回一整天教学论道,而不是与每个学生都拿出一整天的时间,和他们沟通学习问题,传道授业?“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于孔子来说,一个学生如果无法做到举一反三,那么在这个学生身上再浪费时间,是没有意义的。
子与回言终日,那么在孔子的角度看,颜回确实是一个可塑之才,并且深得孔子喜爱:颜回懂得尊重老师,不遂意批评反对,有独立思考能力,回家后独立思考,总结自己的想法,知识也能有所发挥。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诲人不倦。但诲人不倦的前提,我们总以为是名师,而忽略了高徒。孔子三千门徒,并没有对所有人都诲人不倦,甚至有些资质一般的学生登门拜访孔子求学,孔子不但把人拒之门外,还用行动刺激了这名学生。名师,确实能教育出高徒,但教与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并不单单是有激情的老师而已。当名师遭遇高徒,老师与学生讲得起来,即使终日而学,教学也能激情迸发;当名师总是遇到差生,教学没什么生机,同时讲课同样缺乏动力。我们总在谴责教师资资源质量不高,试问如果是一个高水平教师,在学生那里一直得不到正向的反馈,那么即使他教学质量再高,又能通过什么反馈呢?
教学并不是教学生,教学是教与学。诲人不倦的老师,加上孜孜不倦的学生,才是教与学相得益彰的组合。我们在抱怨老师教的不好之前,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像颜回那样,自我反思,提升自己的境界呢?如果没有,不妨先学会尊重、倾听和思考之后,再去评价你的领导或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