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想写一写这个话题。前几天被奥运女孩“林妙可落选北影、采访时摇头晃脑和小时候一模一样”这个热点刷了屏,无数大V用笔杆子开始现实版“伤仲永”。从各个角度分析林母教育的失败者有之,以吃瓜群众姿态嘲讽林妙可把一手好牌打烂者亦有之。我们今天就从这一点说开去,谈谈情商教育这个话题。
高中时期语文老师的女儿在我们班,而我们班是重点班,那个女孩连成绩平平都谈不上,可以说每次考试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她能在重点高中重点班级上课只赖于她“教工子女”的身份。说起来有点巧合,这女孩长的倒是神似林妙可,小圆脸白白嫩嫩的,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笑起来很甜,以至于刚开学军训时我对她还颇有好感,觉得这姑娘挺可爱的。对她好感度急剧下降是在军训第三天的中午,她哭着给她爸爸,也就是我们未来的语文老师打电话,嚷嚷着饭不好吃,自己右手蹭破了皮,要回家。说实话,军训饭不好吃我们谁都知道,谁军训都不是来享福的。可是右手蹭破了皮,连血都没流这种小事也值得哭诉?就这么着,她打电话打了一中午,就在八人寝室里一点也不避讳,全宿舍都没睡好觉。但由于大家刚认识,谁也没有去提醒或指责她什么,都只默默做自己的事。
正常情况下,父母受到女儿的抱怨电话会怎么做呢?应该十有八九都是适当安慰一下然后讲道理告诉她大家都是一样的,要学会忍耐和吃苦。谁知道,科科,当天晚上他爸爸就开车到我们军训的地方给她送了一大包零食,注意,军训一般就算不是在荒郊野岭,也离市区很远的。她老爸就这么无怨无悔啊俯首甘为女儿牛,安抚好她再开回去。谁知道这姑娘还不满足,第二天下午就要她爸爸找找关系给她开假条,提前打道回府了。这姑娘公主病还真是不轻,于是从此有了外号:公主。
开学后班主任排座位,公主就提前去班长那里看座位表,不看则已,一看脑了,原因是给她安排的同桌不合她心意,缠着班长给她换座位。起初班长还有耐心地告诉她座位是班主任排的,他做不了主,谁知公主不依不饶,折腾了好几个课间无果后放出了这么一句话:你不给我调座位,信不信我让我爸弄死你!当时全班都安静了,然后有人包括班长在内噗嗤就笑了:好啊,我看你爸能不能弄死我。首先大家想想,这像是一个高中生说出的话吗?怎么听起来颇有种小学生“你再欺负我我就告老师!”的赶脚啊。而且,你这么大吵大嚷换同桌,让你那同桌脸面何存?再次,你爸爸既非校长又非班主任,你哪来的自信自己可以凭借老爸称王称霸呢?况且就算你爸很有能耐,也不用这么高调吧?后来她爸爸还是找到了班主任给她换了同桌,然而从此她就被孤立了,再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她坐同桌。
对于这么一个娇滴滴难伺候的公主,我们一开始也是PIO心疼她老爸。然而仔细看上面那两个案例大家可以发现,公主的“病”其实都是她爸爸惯出来的。每一次看起来很过分的举动换来的都是她爸爸的“包容”和“体谅”,无怨无悔地帮她收拾烂摊子。而她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么说吧,年级里没有哪个老师和他关系好,提起他虽没有人说什么坏话可也是不屑的神色。而这个常常把“省优秀教师”头衔挂在嘴边沾沾自喜,在其他年轻语文老师面前趾高气扬的语文老师所教班级的学生基本都躲着他,几乎没有人听他讲课,改自学了。据说公主的爸爸是老来得子,因此对这个女儿可谓呵护备至。公主既然能说出“信不信我让我爸弄死你”这种话说明在她小学、初中生涯她爸爸的确是帮她摆平了不少人和事,以至于给她一种错觉那就是靠她爸爸她就是可以恣意妄为。可以说,在“公主病”养成过程中,她爸爸“功不可没”。这也就难怪父女俩在各自的人际交往圈内都因“情商感人”被孤立了。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想说一句话:有其父必有其女啊!
再举一个我身边人的例子。爸妈有几个玩的很好的大学同学,毕业以来一直保持联系,时不时还举行家庭聚会,一共是三个家庭。除了我们家,另外两家简称家庭A和家庭B吧,都各有一个男孩,两人同龄,简称小A和小B。这两个男孩可以说是两类男孩的典型,小时候虽然玩的很好,长大了分歧就出来了:小A在市里最好的高中上学,父母都是老师,自小成绩优异,年级里数一数二那种,没事就爱钻研数学物理竞赛题,目标冲击北大清华,他妈妈也是很骄傲自豪,每每提及这个儿子都忍不住地夸;小B的老爸常在官场上混,家里也比较有钱,高中上的国际部,小伙子长得挺帅,也很会穿衣打扮。每次几个家庭一起吃饭,小A就是乖乖坐在那里和长辈们谈论谈论时事,汇报汇报学习,而每次大家杯子里没有酒或者茶水了小B都会站起来,给在座的每个人添上,没有任何人提醒。这么几次下来,小A无动于衷,小A的父母居然也没有任何反应,似乎觉得理所应当。吃完饭回去时我爸妈一方面提醒我下次也要向小B学习,“有眼力见”,做子辈的要适时为长辈添茶;一方面忍不住感叹:小B虽然学习不怎样,可没准以后在社会上比小A吃的开。
这本是一件很小的小事,却能折射出两类父母的教育方式:小A的妈妈就觉得自己孩子好好学习就成了,其他不用管,小小年纪没必要学官场上那一套;小B家长则是言传身教,他们明白孩子总有一天要踏上社会,这些东西还是要早知道的好。我并不是说父母一定要教孩子如何逢迎长辈,我也知道肯定有人会反驳我说何必让孩子学得那么圆滑。可是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圆滑,而是一种礼貌,一种为人处世的“规矩”,十七八岁差不多就是成年人了,父母总不能老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吧?以后当子女真正步入社会时没有人会手把手教给他这些,所以父母在这方面的教育才尤为重要。
有人说,步入社会以前靠的是智商,步入社会后则靠情商。可惜的是,情商的教育往往被大多数家长忽略,当他们意识到孩子的某些行为有些不妥时,往往已经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