曽奇峰:精神分析基础课之22
1. 威尔弗雷德·卢普莱希特·比昂(Wilfred Ruprecht Bion),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群体动力学研究的先驱。曾经跟梅兰妮·克莱因进行分析,也曾加入塔维斯托克小组。重要著作有《群体中的经验》,与他有关的中文译本书籍为《思想等待思想者》。
精神分析(21)比昂的临床思想
2. 1964年庆祝完成弗洛伊德文集标准版的晚宴上:安娜·弗洛伊德(左)、英国精神分析协会主席比昂(中)、斯垂切(右,把弗洛伊德文集从德文版翻译成英文版)。
精神分析(21)比昂的临床思想
3. 比昂出生在印度的一个英国贵族家庭,他的传记作者说,这是一种名誉上的贵族,有贵族的身份,却没有条件享受贵族应有的生活。他在印度生活了八年,之后前往英国接受教育。作为一个文化的"夹生人",我们可以想象到他的自恋受到了许多损伤。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比昂作为坦克部队的指挥官,在法国服役,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至于英国女王要颁发他两枚勋章,一枚是作战勇敢勋章,另一枚是功勋章。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怯懦的人,不配获得勇敢勋章。
精神分析(21)比昂的临床思想
之后,他在牛津大学学习。先学历史,然后开始学习医学,逐渐地对精神分析产生兴趣,并且接受了Rickman和Klein的训练性分析。
上世纪40年代左右,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小组上面,他是首个把个别的心理治疗或精神分析的理论用在团体中间的人。他所做的研究结果,直到现在还深刻地影响着许多形式的小组治疗。后来汇集成了一本书,《小组中的体验》。
他当过伦敦精神分析学院院长,也做过英国精神协会主席。1968年,他去洛杉矶工作,长达13年。1979年,在他去世之前2个月,他回到英国。
4. 比昂被认为是精神分析领域最深刻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具有前后一致的统一性,这是大思想家所具有的特点。比昂的人格上面有一种很难得的单纯,这也源于其博大精深的心理素养。
5. 比昂是如何颠覆传统精神分析的?
(1)关于宿命论或决定论。比昂没有过多的在乎一个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他认为理解问题的产生,的确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但却不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2)关于意识的不同层面观(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比昂认为,与其使用"意识"与"潜意识"这样的词汇,倒不如使用"有限"与"无限"。
比如,关于夫妻就小事扯皮来说,传统精神分析会认为这是夫妻的潜意识里就有破坏亲密关系的欲望,利用小事来让潜意识的欲望变成现实。而比昂会说,夫妻双方都在试图使一件本来有限的事情,朝无限的方向发展。精神分析师所做的的努力,就是要使所有有限的事情,停留在有限的范围里面,而不要朝无限的方面发展,即"就事论事"。
(3)关于趋乐避苦的心理机制。即我们使用的防御机制,就是让我们把不愉快的东西放到潜意识里面,就好像它不存在一样,而只允许自己意识到快乐的东西。比昂认为,人还有另外一套心理机制,那就是面对痛苦和承受痛苦。这对应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者,就是非常之人。
(4)关于释梦理论之梦是愿望的达成。比昂认为,梦是用来整合一些心理碎片的过程。这个世界上最严重的心理疾病就是精神分裂症,其患者的内心世界破碎到如此的程度,以至于他们没有办法通过梦来整合自己的内心,他们是不做梦的。
6. 比昂认为,当病人来见治疗师时,治疗师最好的状态就是忘记这个病人所有的过去,也不管他的未来是什么,只关注当下。
病人告知痛苦的记忆,是出于对治疗师的信任,也是把治疗师当成了他的伤痛与屈辱感的记忆棒,一个U盘,如果治疗师不幸是一个储存时间非常非常长的U盘的话,那么病人就可能会想,"即使那些创伤已经痊愈,屈辱感已经忘怀,但那个记忆力太好的治疗师会帮助我记住那些伤痛和屈辱感。"这并不是一种好的感受。
7. 比昂说,治疗师永远不要问问题("我问故我焦虑"),因为有关问题的理所当然的答案,总在那里等着。 问问题,有可能会出现由治疗师来诱导治疗方向的局面,而这是治疗师的需要,却不是病人的需要。
一个好的治疗师,要遏制自己问问题的习惯或者好奇心,等待病人在治疗师面前自由地开放他的内心世界。无论是开放内心世界的哪个方面,还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来开放,这些都由病人来决定。
8. 比昂制造了一个概念,"0"。0可以是终极定律、终极存在、绝对真实等等抽象的东西。他认为,你如果要了解0的话,你就要成为0。他的这种做法攻击了精神分析的传统,即"反对宗教玄学"、"反对心理玄学"。
入选主题
精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