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人来人往的街道上,一位步屡蹒跚的老人背着一个印着小黄人图案的破旧书包,不仅与老人本身格格不入,与整条街的名牌和时尚相比更加突兀。
老人来到街道的一旁,找了一块行人不多也不少,路面稍微干净的地方,慢腾腾的屈腿坐在高出地面的台阶上,用瘦的皮包骨头的双手拉开书包的拉链。里面竟然是一只毛笔和一瓶白墨水,难道这穷困潦倒的老人还会写毛笔字不成?
好奇心使我靠近了些,老人并没有注意到我的观察,耐心的准备着写字的流程。其实也没有什么流程,就是把墨水盖子打开,再把毛笔帽子去掉,但老人做的时候格外庄重严肃。准备时间大约两三分钟,期间老人嘴里还喃喃的念着什么?距离太远,我又不敢靠的太近打扰人家,就没有听见老人念的什么。在此期间,老人眉头几皱一舒之后,终于拿起了笔开始写了起来。
场面实在令我震惊,我没有想到老人写字如此有力,入木三分,并且十分迅速,短短五六分钟,洋洋洒洒写了将近一百个毛笔字。不可想象他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老人下笔很快,收笔也很快,但显然作品还未完成,老人像个超负荷工作的机器停了下来。我担心的看了看老人的脸,老人表情并无太多的变化,只是额头上布满了大滴的汗珠,看来写那些字耗费了老人不少的心神,老人之所以停下笔,应该是体力确实不足以支撑这样耗神费力的工作。
刚才老人此番的行为,已经引来了不少人的驻足观看。老人放下笔,才发现身边已经围了不少人,于是连忙拿出一个木盒子,放在毛笔字的一旁,并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向周围的人轻轻鞠了个躬。
我的眼神随着木盒子的移动,终于看清楚了老人写的字,虽然我没有学过书法,但苍劲有力、古朴厚重的字立马抓住了我的眼球。令我吃惊的有两点,一点是我以为老人写字速度如此之快,应该写的是草书,没想到却是端端正正的楷书;另一点则是老人写的字数非常之大,是普通毛笔字的三倍左右,我以前看过一本书,书中写过,练字应该先练小字,在练大字。小字练好了,大字不一定能写好,大字写好了,一定能写好小字。由此可见,大字要比小字的要求更加之高。
老人开始动笔写剩下的毛笔字。我粗略的看了一下老人写的内容,发现都是古代诗词中最最经典的语句,有些连我这个堂堂大学生都没有听说过,更别说熟练的默写下来了。
木盒子里陆陆续续的放下一块、五块、十块的纸币和硬币。老人有歇歇停停的写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终于即将完成他的作品。此时木盒里的钱大约有四、五十块钱的样子。我正打算放下五块钱回家的时候,两位四十多岁的大姐气势汹汹的来到老人身边,巴拉巴拉说了一大通,大概意思就是这里不能写字,这么大的老人怎么这么不懂事。老人没有僵持,也没有过多的解释什么,只是脸上的无奈不言而喻。正当老人准备收拾木盒子时,两位大姐说在这里挣得钱要没收,直接从老人手里抢回木盒子,老人被扯的一个踉跄,但是看到两位大姐要走,老人急了,赶忙说道:“把盒子还给我啊!钱我不要了。”周围的人早已看不惯这两位大姐,群声职责这种行为,两位大姐看事情不妙,把钱一把抓进兜里,盒子扔给了老人,说着下不为例什么什么的走远了。
事情平息,人群散去。老人捡起盒子,收拾好毛笔和墨水。背上那搞笑的小黄人书包,向街头尽头疲惫的走去。
看到老人的背影,我的鼻头一酸,眼泪差点留下来。咬了咬牙,我快步追上了老人,把一百块钱放在了木盒子里,一个星期生活费啊!老人叫住我,向我表示感谢,并把钱还给我,我没要。我问了一些问题,老人和我聊了很多。
老人有个孙女,背的书包就是孙女的,拿的木盒子是孙女亲手做的。老人没有上过学,只跟人学过一段时间的的字,其余都是自己自学,古诗文也是自学的,第一次见到古诗文,老人就倍感亲切,每每读起这些古文,老人心中就轻松愉快很多。至于练字,是看到古诗文中提到练字的好处,才没事练一练,没想到就喜欢上了。我问他刚才写字前喃喃自语些什么?他说最近老的太厉害了,以前烂熟于心的古诗文总是常常遗忘,每次写字前都要在脑子里过一遍,防止写错。我又问为什么身体不太好了,还要出来写字赚钱。他说当然是为了他的孙女,孙女是他捡的,快上小学六年级了,为了攒下学期的学费和每天的三餐花费。我没有再问任何问题,心里没有了疑惑,却被凄凉代替。
老人和我告别,说这个地方不能再来了,明天要到更远的几条街试试,得加紧时间了,孙女马上就要开学了。我最后目送老人在街头消失。心中怀着对当今社会满满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