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传播时代的媒介想象》一书是作者杨华数十年来传播研究的荟萃,其中涵盖了知识经济与大众传播,传媒批判理论研究,以及近现代我国新闻期刊事业的发展等研究,作者文字流畅而严谨,兼具专业性,历史性和现实性,读起来让人能在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把握到时代脉搏,让我获益良多。
起初,书名中的“泛传播时代”和“媒介想象”两个有些模糊的概念便引起了我的思考,带着疑问读完了该书才慢慢理解,“泛传播时代”中的“泛”字,应该贯穿于拉斯韦尔5W模式的每一个环节,传播学领域由此而展开的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都要紧扣这一时代特征。而“媒介想象”也要把“泛”字视为研究的起点和表征的对象,遵循历史,理论,和现实三个维度展开思考。
在本书中,我印象较深的一部分便是作者对“新闻娱乐化”展开的理性反思。
新闻娱乐化是指,新闻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形式上也比较强调新闻的吸引力。
而这种新闻娱乐化究竟是好是坏呢?
按照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的观点,当今社会性质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标志,是物质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移。断言中国已全面进入消费社会为时过早,然而由消费社会的来临所带来的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漫漶,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新闻娱乐化不是个别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新闻报道关切点的转移,是媒体从建立以来所秉持的公正原则的旁落。那种掺杂着低俗欲望的快乐和搞笑,实际是媒介人低俗欲望的表达,和媒介对受众低俗欲望的俯就。
就拿最近的热点事件来举例——某企业家深陷强奸丑闻,官司缠身,舆论一次次反转,引起的不过是围观者的大肆嘲讽和冷眼旁观。此案中的女主角在最初似乎是一个“完美受害人”,但随着已爆出来的监控视频和前后口径不一的说辞,口碑一夕之间跌到谷底。性侵事件曝光引发了中美两国关注,如同蝴蝶煽动了翅膀,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反噬,物流巨亏,现金流下降,多项隐忧交织浮现。
在这个新闻娱乐化的时代,大多数人所做的,不过是把一个对象人格化,脸谱化,并抒发单一的情绪狂欢。
但另一方面,娱乐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现代人类离不开娱乐。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曾借用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现实原则”解释个体为什么将大众媒体用于娱乐,而不是新闻。他认为,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希望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收益,会选择收视费力最小,满足程度最高的节目,而娱乐化新闻最大限度上减少了接收过程中的障碍,人们很轻易从中获得感性愉悦。
据此,施拉姆提出“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公式,间接印证了新闻娱乐化现象之所以流行的原因:信息与娱乐的博弈。
譬如,这种“硬新闻软着陆”的方式能够将枯燥的政治经济新闻通过娱乐式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加地通俗易懂。其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需要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满足社会最大需求的“拷贝”,新闻娱乐化就成为其不谋而合的选择。其二,新闻娱乐化是媒体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观的体现。表达方式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也可以通过这种趣味性更加贴合受众心理。
总而言之,在当今受众需求与媒体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下,新闻软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新闻与娱乐的结合需要我们辨证地去看待,新闻的适度软化能够为新闻业注入生机与活力,但新闻泛娱乐化又容易导致新闻内容表面化肤浅化,对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当人们询问严肃的新闻报道为何被消费者不断冷落、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或许已经意识到了缺少娱乐化的乏味;当人们询问新闻娱乐化是否是消费主义时代传媒发展的唯一取向的时候,我们或许已经意识到了娱乐化泛滥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