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省(123)20221011
有时候,听书,看书,也是会惊出一身冷汗的。
最近听的一本书叫《儿童自然法则》,就有这种如履薄冰的感觉。
先是关于要不要“希望孩子乖一点”的部分。
书中的观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大脑就在不断地构建。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所谓的教育就是你板起面孔来跟孩子说话,别认为只有这个叫作教育。不是只有你教训他的那一刻是在教育,而是日常生活的时时刻刻都是教育,他的大脑都在不断地构建。有很多父母经常会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乖一点,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当一个孩子真的变得所谓的“乖”了,很有可能代表着他的智力发展停滞了。就是他觉得什么都不敢做了,变得老老实实。你要知道,孩子头脑的成长速度是成年人没法想象的,速度太快了。
生活中的体会,确实如此。
日常见到的所谓乖孩子,通常都会表现出:不愿意动脑子,不愿意参与讨论,你说啥都行,随便,领导力无法发挥,自我价值感低……
再反观自己小时候,在很多方面都是大家公认的乖孩子,只有自己知道在这个表现之下积累了多少委屈。
幸亏我是个爱思考的人,幸亏身边的大人都不干涉我的学习(以及看闲书),没有要求我在学习的部分也乖。于是,我才有机会在孩子出生之前想明白一点,我不需要我的孩子是个乖孩子,我的孩子需要有主见,需要超过我,我要成为孩子的助力而不是阻碍。绝对不能学“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都不要”。
于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我天天用一句口头禅来“鼓励”自己,那就是“淘气的孩子才聪明”。陪伴一个看起来不那么乖的小孩子,可是个“力气活儿”,太不容易啦!现在回头看,这一步绝对走对了。孩子自己有主见,学会自己做决策之后,我就可以超级省心,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安排自己的生活。
书中接着论述:
蒙台梭利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她说一个人在三岁以前所学到的信息,是今后人生的总和。你三岁以后学了很多东西,但这些信息加在一块儿,跟你三岁以前学的差不多。因为三岁以前,我们学会了情感,学会了语言,学会了色彩,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含有巨大信息量的东西。一个孩子的头脑当中大概有1000万亿个神经突触,每秒钟他们会建立700~1000个新的神经元联结。我们与孩子一起生活,就是在构建他的大脑。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道理的。这一段就是论据(之一)。
如果,我们能够提前知道,孩子在三岁之前学到的东西,是一生学习内容的一半。那么,我们全家人一起,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孩子和这个世界建立一个合适的链接方式,就是性价比非常高的工作了啊!全力以赴三年,就可能避免“用一生治愈童年”。
以这个性价比高的事情为中心,夫妻之间的小矛盾,工作重心的安排,是不是就都容易安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