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一个很要好的90后同事给我推荐网络游戏《王者荣耀》时,我笑着回绝了。那时候我的手机上只有一款游戏就是《开心消消乐》。
我就像童话故事里的杰克一样,努力地征服关卡,攀爬豌豆荚,只为爬到顶端看看是否有个大巨人,然而漫漫豌豆荚,永远没有尽头。
这款游戏占用我很多时间,我粗略了算了一下,两个账号有限的生命加补给的时间玩下来大概需要3个多小时,也就是说吃过晚饭我从8点开始玩大概要到11点结束。有些关卡好几次也通不过,可能需要好几天才能通过,因此,在这个游戏上花费的时间更长了。
我怎么会再培养新的游戏爱好来继续消磨我的时间呢。虽然,即使不玩游戏,我也不见得就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那段时间,但都花在游戏上,我的罪恶感蛮重的。
而且,从小到大,老师与家长对我这方面的教育很成功,我对网络游戏一向敬而远之。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游戏都是我耳熟能详的名称。
还记得大学时候,一个漂亮女生在学校机房呼朋引伴一群男生一起玩CS让我惊奇又羡慕。但担心自己痴迷于网络游戏,难以自控,索性对一切网络游戏都敬而远之,不曾尝试。
而这次的《王者荣耀》于我而言,我以为不过是又一个将来听来会耳熟的名字罢了。但是,短短不到半年的光景,我发现我的周围已经遍布《王者荣耀》的忠实拥趸。
办公室的姑娘们会在休息的时候,抓紧时间来一局;
单位70、80、90后年龄范围很广的同事有空就组局打一场,你会看到他们凑在一起,一个人拿一个手机,很虔诚在比划,没空说话只听到手机的音效声,即使说也是吐槽一下猪队友。游戏结束,大家才有兴趣聊聊战况,或彼此膜拜一下排名;
外出工作,看到一个有空就一直玩游戏的同事,突然不玩默默坐着,一问才知道因为被举报所以被禁赛了;
有时突然听到“敌军还有5秒钟到达战场,请做好准备,全军出击!”的声音,是某位游戏爱好者的手机铃声;
微博热搜是游戏的幕后声音大咖现身展示各种游戏人物的声音;
微信朋友圈是游戏的刷屏推广;
朋友间聊天有时也是各种排位赛、新增人物的技能、游戏中的奇葩玩者等等一切与游戏相关的事。
一时之间,突然惊讶地发现我的周围这个游戏铺天盖地。
我和同事戏称,不玩这款游戏,自己大概很快就没朋友了,因为连话题都没得聊了。
同事默笑不语。
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网络游戏就如洪水猛兽一般存在,仿佛是美杜莎充满诱惑的明目,蛊惑人心却可以让人瞬间石化,极大考验着人的自制力与自控力。
我不敢轻易尝试去挑战自己不怎么强韧的自制力,索性紧闭双目、捂紧双耳,不断告诫自己,要远离一切耗费时间、精力与金钱的网络游戏。
曾经我也羡慕那些在网络游戏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天南地北的网友们,大家在虚拟的世界中,快意恩仇,大快人心,甚至结下了战友般的情意;曾经我听已过而立之年的同学回忆当年如何避过老师的目光三更半夜翻墙出去打游戏的青春岁月,温馨满满;当电子竞技被频繁提到,国际赛事国人夺冠的消息登上头条,当电子竞技列入亚运会项目的时候,突然惊觉原来玩游戏也可以成为一种职业。
而我游离在游戏之外,只曾听说过,却未曾参与其中。
那些我不忍在网络游戏中荒废的时间实际上也没有被有效利用,使我变成一个牛人大咖,但我却失去了尝试不同经历的可能性。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网络游戏的兴盛最初是因为人们想要发泄,是猎奇的一种心态,但真正把人们留住的是其中的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的来源始建于安全感和亲密感之上的社交,比现实更加自在。游戏的本身也在突破虚拟和现实的边界。
这个说法蛮新奇,让我有些跃跃欲试网络游戏。
我不遗憾那些未经历过的过去,因为那段时光成就了我的现在;但这个说法蛮新奇,让我有些跃跃欲试网络游戏中“一臂之远”的社交方式,不为弥补遗憾,只为亲历其中。
要从当下大火的《王者荣耀》开始尝试么?
我想了想今年要实现的计划与目标,不禁摇摇头。
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多,但时间成本是不一样的。对我而言,要想全力完成今年的学习计划,我就无法了无负担地深入其中。事情总有个轻重缓急,我需要为我的理想而全力努力。等我愿望达成,再好好体验一下网络游戏的魅力吧。
那时,我也很酷的来一句“我们也来打一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