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故而需要在生命之外寻求轮回、寻找天堂。
而人生何以有痛苦,或许是因为人生有限,大概主要可以分为是人际关系的有限和生命长度的有限。
先说人际关系的有限。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身边有千千万万的人,如果要竞争,就要同千千万万的人竞争,如何能胜?如果要付出,就要向千千万万的人付出,如何能成?
如此,怎么解脱?佛教求无我、涅槃、轮回,基督求上帝、赎罪、天堂,大抵都是此生,欲求来世。而孔孟儒家却讲求在有限人生中觅得出路。
人不能孤生独立于世,必然与身边的人发生关系。中国人讲究伦理道德,不管是父子、兄弟,还是夫妻、君臣、朋友,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的,即使人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同样脱离不了社会中的种种关系。而社会也是由一个个小的家庭组成,而中国人向来是重视家庭关系的。与之相对的,西方人则偏向个人自由。
在传统的观念中,中国人好像在伦理道德中丧失了个人,但实际上却是在伦理道德中完成了个人。譬如,为人父则必慈,为人子则必孝。这并不是牺牲个人,丧失自我,反而是既尽了自己的心,也成全了他人的意。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忠恕,内本己心是忠,外推他心是恕。我心即他心,他心即我心。而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本质上只是修身的延续,所以完成自我实现也就突破了人际关系的桎梏。
再说生死之限。死,也就意味了一生有了终点。然而也正因为有了终了,人生才得以有完成之时。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正因为生命有限,所以人才会争取时间去追求完善。古人说,盖棺定论。若无盖棺之期,则难有定论之日。人的种种品德、格局、功德都是在盖棺之时才可有定数,不死即永远不完。
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身取义。人的生命有限,而为之奋斗的事业无限。耶稣虽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结束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却传承了下去,依旧有后人为之奋斗着。
由是言之,人固准备着随时随地可死,以待此忽然死期之来临。但同时,人亦该准备随时可以不死,以待此忽然死期之还未来临。其实此两种准备,在普通寻常人间也懂得,而且也常真实在如此做。
回看古人的人生智慧,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我们今天遇到的种种事情,在古人处总会找到解答。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人性总是不变的,而人对自我的矛盾和诉求总是相似的。今天的我们,越来越机器化,被培养成为一个个社会的螺丝钉,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找不到人生意义,找不到存在感,越向外求,越没有安全感,反而有时不如回归自我,做自己。认认真真的做好自己,做父母时就当好父母,做丈夫(妻子)时就当好丈夫(妻子),做子女时就当好子女,做员工时就当好员工,不管做的什么,认认真真的做,全心全意的做,不留遗憾的做,不去刻意的去想得失,不去刻意比较好坏,不虚度每一日的美好时光,不愧对每一次的阳光雨露。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不懈怠不后悔,自然就是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