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是一名普通老师在一所乡下初中教书。年底市教育局按照惯例来学校考核领导班子,考核组来到我的房间了解情况。
有点纳闷的是,以前考核组找普通老师了解的是学校领导的情况,而这次却直接是询问关于我本人的情况。并且在结束谈话时,带队的市教育局人事科刘副科长说,罗老师,我知道你经常在《赣南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能不能把所有发表的文章整理一下让我带回局里好好学习?过几天校长来局里开年终工作会时还回给你?
一个礼拜后,校长带回发表文章的报刊,啥也没说。年前农历二十八,校长和副校长几位领导突然来到家里,说接到教育局紧急通知,决定选调我去局里工作试用,春节后正月初七机关单位上班时便去人事科报到。
报到时人事科刘副科长告诉我,市教育局新组建办公室,在全市近万名老师中选调了两位试用,其中一位就是我。局里还从其他科室选拔了两名优秀人员分别担任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整个办公室共有5人,负责综合文秘和接待工作等。
第二天上午办公室工作具体分工时,分管办公室的局领导说,根据局领导班子会议精神,我局的教育宣传工作一直在全赣州地区18个县市区排名中倒数后三名,新的一年务必要大打翻身仗进入前三名,责任具体落实到我。我听了直冒汗,以前只是在教学之余写点散文随笔类,教学论文都很少写,只能是赶鸭子上架。
散会后,我向主任拿来1997年度赣州地区教育局下发的全区教育宣传评比标准和年度考核通报,得知教育宣传稿件公开发表在《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每篇20分,《江西教育》等省级媒体每篇5分,《赣南日报》等地区级媒体每篇2分。全地区18个县市区发表的教育宣传文章,历年来国家级媒体寥寥无几,省级也不多,大部分是《赣南日报》。于是,我从资料室借出存档的《中国教育报》,逐期逐篇认真研读,并做好读报笔记。
正月十五元宵节后,照例市教育局所有机关工作人员分派到各乡镇各学校新学期开学工作检查,某科长带队和我到一个离城近百里的乡镇。乡镇教育办和各校都很重视,所到之处都赠送两包较为贵重的香烟,我统统背地转送给科长,说自己不会抽烟留着也浪费。检查结束回到局里,科长格外关照。
有一天,科长叫我陪他一起去一所市属学校。原来,市委宣传报道组到学校采访一个典型事例,与科长负责工作有关,学校便请科长过去。从此我和市委宣传报道组的同志熟悉。一个多月后,请教市委宣传报道组的同志策划了清明节青年学生到烈士陵园宣誓祭拜活动,新闻稿分别发表在省地几家媒体。
5月份,去市委宣传报道组走动走动时,得知他们刚刚在几级党报发表了一篇某偏僻山区乡政府举办夜校培训农民致富的新闻稿,我眼前一亮。夜校是政府举办的,但上课的老师肯定与学校有关呀。
于是回到局里和主任说明情况,马上联系当地乡教办,搭车下去采访。根据几个月来对《中国教育报》的研读,觉得投寄到该报“职教成教版”十有八九能发表,便在写好稿子署名投寄时郑重加上了办公室主任同为作者。主任盖章时谦虚得有点不好意思,我说,主任,谢谢您严格的把关和指导,您把握了方向。果然,稿件很快在《中国教育报》闪亮登场。
从市委宣传报道组尝到甜头后,我迅速与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等各新闻单位加强了联系。如法炮制,每次和新闻单位到各学校做采访,收到的香烟之类都背后转赠,他们也很喜欢和我联系,有事没事一起坐坐。
一天,某乡教办主任来局办公室聊起所在乡有一所村小在库区,有一个老师摇着自置的小木船免费接送学生上下学快30年了。我马上电话邀请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人马上来办公室。第二天,联合采访组扛着摄像机拿着录音笔浩浩荡荡去库区。
在署名时,我说服大家加上了一直负责联络接待的乡教办主任的名字,一篇图文并茂4000左右字的长篇通讯《永不停息的“爱生号”》赫然占据了《中国教育报“生活周刊”》、《江西日报“周末”》、《江西教育》等刊物。稿费到后,平均分给我的那份,往往又用来和兄弟们庆祝。
机关单位的工作,除了和当地兄弟单位常有往来,和上级主管单位也联系较多。《江西教育》是江西省教育厅机关刊物,编辑部主任带队来我市采访。
白天辛苦了,晚上局里主要领导出席设宴迎接。开席时,局长说,各位省里来的领导难得来一趟,请多多关照我局工作。编辑部主任开玩笑说,局里宣传工作小罗负责吧,小罗文笔不错,很有培养前途。我们这次一共来了4个人,只要小罗给4个人每人敬两杯白酒,从此他就是我们的小兄弟了。
我的妈呀,白酒是52度的,酒杯容积一两,8杯就是8两。我以前喝过的最多就是半斤,超标3两,只能硬着头皮试试。第二天,我说喝酒过量胃痛请办公室安排别人替代陪同采访,让省城一行4人到离开时还过意不去,接着连续几年我是《江西教育》重点作者。
有一次快下午下班时,局长把我叫过去说,北京教育部有领导明天上午会到咱们市,要我连夜准备一份突出咱市教育工作重点亮点的汇报材料,要丰富详实,第二天上午8点上班时交给他。
我把平时收集的剪报、资料从办公室带回家,吃完晚饭后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把剪报、资料大体浏览一番,腹稿初步形成。凌晨3点,终于写出一份一万余字的汇报材料初稿。早上6点和约好的打字员赶到局里,边打印边调整修改,准时送给了局长。
北京的领导看过后很满意,在来局里视察时专门接见了我。随行来的《中国教育报》记者把材料带走后,以材料为素材发了一篇大篇幅新闻通讯。局长为此事表扬我时有点惊奇怎么一个晚上整出一份大材料,我略略调皮地说,广积粮,备战荒。
自己平时努力上进、吃苦耐劳、谦虚好学,再加上众人拾柴火焰高,1998年赣州地区全区教育宣传工作年终评比,全区教育宣传稿件上《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共12篇,其中11篇都署名有我,当之无愧拿到了第一。在办公室的庆功会上,领导说年初提的进入前三的目标只是一个大概远景,根本没想到不仅能完成,还夺了第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1998年到2002年,我负责的教育宣传工作,年年都稳拿全地区第一。今天我把这段经历写出来,借老秘书的宝地与各位朋友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