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醒来,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实用类书籍、干货类,生活还是在原地踏步,没什么改变呢?
仔细想了想,自己也作为一个干货提供者,是什么样的心理?你肯定在写的时候,会坚信你的这篇文章会被读者收藏,否则你写的不就是一纸废话么。
再往下想,这些干货的来源是什么?
经历!
1、
我为什么能写出这些健身方面的经验?难道是我多看了几本健身方面的书籍,关注了几个微信公众号就能写出来的?
那些都只是二手的,书我也的确看了,微信号我也的确关注了。但书里面写的,微信公众号里面说的,有些自己未必懂,比如什么睾酮啊、间歇性训练啊、乳酸的分泌啊……
因为,你没有真正的去体验、去经历过。如果,我只是复制了书籍和公众号里面的内容,也能照葫芦画瓢写出来。
但真的遇到懂的人,真的在健身的人,你是绷不住的,早晚会露陷的。但真正的是在健身房里待过那么几年,读者们提到的问题以及所遇到的障碍都是自己真真实实经历过来的。
所以,读者们所提到的问题你都能一一解决。
2、
很多人喜欢看易中天教授评《三国演义》,但我觉得真正适合评《三国演义》的是那些经历过战争的将军们。
为什么《孙子兵法》流芳千古?
因为,这本书经受的起推敲,是孙武在经历过无数次大小战争总结出来的。
有时候,我也在想,写作最主要的是什么?
素材?写作技巧?文学性?
但今天我突然觉得,写作最主要的就在于素材。
而素材又来源于什么呢?
还是 经历
我们应该多去经历、去体验、积攒够多的故事,然后娓娓道来。
写作对于我们也只是一种工具,是将你所知道的、经历的故事输出出来。但现在有很多作者都跑偏了,总是在纠结于写作技巧和文学性,幻想着自己能写出一部流传千古的作品。
给你一组简单的数据,莫言是2012年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当年的莫言是很火的吧,那我们来对比一下2012年上海书城的图书销量吧,莫言作品卖出了413册,村上春树卖了5761册,莫言最受欢迎的是《蛙》,卖出260册,村上春树作品《1Q84》卖出1924册。
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组数据呢,村上春树生活就是地球村模式,到处跑,到处去经历,到处去观察,所以他才会写出那些让人有同理心的作品。
为什么海明威的书那么畅销?
因为,他整个人一生就是传奇。
3、
有一部电影叫《从海底出击》,是改编自战地记者布洛海姆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很受欢迎。为什么?
因为,该书的作者就是跟着德国潜艇经历过生死劫难的,写出来的故事当然更真实。
远的不说,我们来说近的,昨天晚上简书官方微博发布一篇简书平台上一位西藏的战士写给母亲的生日祝福文,为什么简书官微会发布这样一篇文章呢?
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母亲真真实实的经历,再多的写作技巧和文学性也抵不住感情的真情流露,这是一位老兵母亲的真实经历。假如是这样的一位老兵愿意去讲他所经历的人和事,讲他在西藏是怎么生活的,讲他的日常训练,讲他自己和战友们与军嫂之间的故事,你愿意看吗?
所以,真的有经历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不差读者。
如果我们想出国,就赶紧去准备雅思托福考试;如果我们想拥有一个好身材,就赶紧去办张健身卡锻炼起来;如果我们想找一个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就多去认识朋友;
目标比方法重要,有了目标方法自然就有来了。
你说我没有目标怎么办?
那就把寻找目标作为目标吧。
所以,多去尝试,多去经历。而不是拿着手机,看着那些作者们写出一篇篇爆文,而自己只有羡慕感慨的份儿。
你也总有你喜欢的东西,也总有你擅长的东西,而这些你喜欢和擅长的东西总会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简书的读者们就是这样一群人,你将你喜欢的擅长的,经历过的写出来,是不差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