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日”为话题作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范文赏析】

                  爆竹声声

    小时候,总是在爆竹声声中盼望着和爸爸妈妈一起上外婆家过春节。

    记忆中,农村到处弥漫着爆竹那喜悦的火药味,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外婆家自然也早早地张罗起来了,火红的春联里里外外贴满了小院。“外婆!外公!”我们几个孩子活蹦乱跳地舞着花进来了,然后是二姨、三姨提着大包小包接踵而至,闹哄哄地挤满了小屋。

      每到这个时候,外婆总是忙前忙后,甚至顾不上揩一揩新棉衣上的油渍!大鱼、猪头、兔包,还有外公前一天就炖好的鸡等,摆得一张大圆桌上连放碗的地方都没有。于是,姨夫们便端着酒吃,阿姨们则重复着她们小时候的故事,个个面红耳赤,我和表弟几个则早拉着舅舅去放烟火了。

      那一夜,外婆家的小院子里没有天黑。

      长大了,我依然去外婆家过春节。但是爸爸妈妈要加班,我便自己去了。

      村子里的爆竹声依然是那样热烈,只是点着爆竹玩的小孩已是几个新面孔了。

      外婆依旧早早地张罗好了一切,小院铺上了瓷砖,它干净得令我不敢下脚。春节,我窝在外婆家的小阁楼里看了一天的电视。夜幕下,爆竹声声应和着烟花的绚丽,渐渐清晰,几个来串门的亲戚也都回自己家去了。新年的晚风瑟瑟地钻进外婆的小屋,捎来了外面爆竹歇斯底里的喊叫,有点刺耳。

      桌上的莱依然丰盛,我端着碗,竟不知从何下筷,以前总是和表弟抢着吃某样菜,现在表弟不在,竟有些疑惑——外婆的手艺是不是退步了呢?

      外婆不住地往我的碗里头夹这夹那,夹着说着:“你舅舅还在西安,机票太贵了,过两天再回來;你三姨一家去外地做生意了,恐怕过年赶不回来;你五姨在杭州,估计初四回来……你爸妈很忙吧?”我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忙,现在都忙啊……”外婆这一沉默,屋子里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屋外的爆竹声声依稀可闻。幸好电视里的春节晚会正咿咿呀呀地唱着,这才有点像春节了。

      我看了一眼外公,他正就着温热的黄酒吃菜,眼睛直直地望着电视,没有什么话,很认真地吃着,偶尔评论一句节目,几个字,几个词。

      我开始打量外婆小屋里的摆设。门楣上,一张“子孙满堂”的横批,红得耀眼。在那个位置,我清楚地记得,年年都贴着一张“子孙满堂”。今年,一定是新贴上的……

(选自《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版2008年第3期,作者李怡雯)

①以时间为序安排材料:先写小时候过春节的热闹,再写长大后过春节的落寞,前后对比,结构清晰。。                            ②场面描写:孩子们活蹦乱跳放烟花,二姨三姨提着大包小包挤满小屋,外婆外公忙前忙后准备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喝酒聊天,热闹喜庆的过年气氛跃然纸上。。          ③恰当运用关联词、提示语:连贯自然的写出春节习俗依旧,爆竹声声依旧,可是气氛已改。现在的冷清和以前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④语言描写:外婆的话质朴自然,巧妙交代了如今春节冷清的原因。“忙,现在都忙啊……”简短的语句透露出老人的孤独失落和中年人为经济大潮裹挟的艰辛和无奈。

⑤线索:题目是爆竹声声,文中四次写到爆竹,由喜悦的火药味到歇斯底里地喊叫声,一线串珠,脉络清晰。

⑥结尾意味深长:一张“子孙满堂”的横批透着无奈、透着讽刺,揭示主旨,发人深省。

教师点评:

1.这篇写春节的文章读来让我们心头一酸,本该喜庆的节日却弥漫着失落与淡淡的忧伤。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先写小时候在外婆家过春节的热闹情景,再写长大以后一个人陪着外公外婆过春节的落寞情景,前后对比,写出了当代经济大潮下中年人生活的艰辛,老年人生活的孤独,传统意义的“年味”渐渐走远。

2.文章标题为《爆竹声声》,儿时爆竹声里的是喜悦,长大以后爆竹声里是落寞,一样的爆竹,别样的滋味,时过境迁,感受深刻,自然更能够感动读者。

3.好文章是心头那份情感的自然流露,有了源头的活水和活泼的情感,文章的语言自然、生动、连贯,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都在作者的通盘考虑之中。如果没有充实的内容,缺少真切的情感,下笔如有千斤重,想把几个句子写连贯可能都是件难事,更不要说把一篇文章写得流畅自然了。

名家名篇:

以节日为话题的范文:

            《春酒》  琦君

      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住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活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罩还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于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八宝酒,顺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酒却伞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衙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足滴酒不沾唇的。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 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又是一年粽飘香

      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超市就已经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粽子制作典雅,精巧,如可人的女子一般,给人一种想拥有的冲动。

      淡淡的音乐在超市里飘荡,透着一丝颓废和苍凉,勾起人无尽的遐思。我站在冷藏柜前,心游离着,脚步踟蹰着,眼睛却在粽堆里漫不经心地寻找着。

      我在寻找什么呢?是寻找一种似曾相似?还是寻找储藏在时光暗河里的那段记忆?抑或是,我只是想重温一段过去?

    寻觅了好久,最终还是失望地走开了。尽管面前的粽子玲珑剔透,软糯如玉,仿佛一口咬下去就会甜腻到心里,但却少了一份天然与温情!

      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几斤糯米粽子给我们解馋。糯米是自家种的,天然环保,入口润滑,回味悠长;粽叶是在大姨家采摘的,新鲜的叶子,如二月初绽的新绿,捧到手里就有了小小的喜悦。这份喜悦,是记忆里永不凋谢的三月。即使花谢了,柳枝萧条了,岁月溜走了,这喜悦依然还在。

      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放下所有的农事,换上干净的衣服,将煮好的粽叶拿到天井里,又将称好的糯米用筲箕淘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碱,一并拿到天井里待用。早晨的雾霭还未散去,阳光淡淡地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清雅。母亲熟练地做着这些,我像尾巴一样跟着她进进出出,如过年一般,喜滋滋的心态不言而喻。

      一切就绪,母亲终于坐下了。她先将粽叶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将调制好的糯米用汤匙一点一点地放进‘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轻轻一压就会溢出米来,再用筷子一点一点地扎紧。筷子扎的时候要轻巧,不然戳穿粽叶就前功尽弃了。扎好后,母亲用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将其包裹起来,裹成锥形,然后用粽绳牢牢系紧。

      整个程序精细,繁琐。母亲做来却是那样的专注!

      我蹲在母亲身边,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角往上轻轻扬着,浅浅的笑容在眉眼里铺展,流溢;她挺直的鼻梁上,已涔满了细密的汗珠,远远看去,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淡淡的光晕里,母亲竟然是那样的美丽,美得如一尊素净的画,在我心里不停地跳跃,无限地放大......

      粽子的香味很快就在屋子里沸腾了。来不及等到它冷却,捡肥实的捞起一个,剥去粽叶,轻轻咬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唇齿飘香。

      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它的清香永远盘踞在记忆的最深处。母亲温情的姿势也永远定格在童年的梦里,清晰如昨……

      母亲去世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粽子,粽子也就成了一种怀念。每到端阳节,我们也会在街上胡乱买一点,算是应付了节日。街上的粽子口味繁多,香的,甜的,肉的,素的等等多如繁星,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只是这些粽子披上了商业的外衣,就成了节日的妆点,多了些浮华与世俗。虽然一样的香糯,但远没有母亲包的好吃。去年,偶尔闻到那久违了的香味,便寻香找去,见是一个老妈妈推着车子在沿街卖粽子。老妈妈慈眉善目,温和少言,像极了当年的母亲。心里那根柔软的弦突然被轻轻触动了,温情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漩漩。我忙掏钱买了几斤。迫不及待地回家煮熟,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依然少了那一股浓郁的味道。

    这浓郁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永不飘散的温馨。它是粽子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啊!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教师下水文:

                  小时候的清明节

                        刘建波

    我们小时候,物质极其匮乏,家家户户能吃上地瓜和玉米面饼子就是好日子,所以童年美好的记忆几乎都和吃有关。过完年吃完白面饽饽、饺子、猪头,就盼着正月十五的元宵、脂包,然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节日,嘴巴都淡出了鸟,清明节才在千呼万唤中慢条斯理的来了。

    脱掉厚重的棉袄 ,呼呼的吹着柳哨,煦暖的阳光洒满了村落,。清明早上一起床,喝了高粱米粥,吃了可以变聪明的大葱,我和二哥就赶紧装好挑选出的三两个鸡蛋,早早的来到街上,找人碰鸡蛋。(家门口有大人用灶灰打的囤,到现在我也弄不清楚是啥讲究,反正我一直很虔诚的进进出出绕着走,不敢稍稍逾越。)挑鸡蛋是有讲究的,红皮小头处有点粗糙的鸡蛋最结实,长形的比圆的结实,和人对碰时也有技巧,要五指抓紧,只露出一点小头,碰时要用上手的力气,要主动去碰对方薄弱处。我总不能眼疾手快,自己的两个鸡蛋双头都破了,两个姐姐的也让我碰破了,眼泪快掉下时,哥哥总能把他的鸡蛋王让我和小伙伴碰一下过过瘾,不过他也很小气,就怕我跟他碰坏了,宝贝似的抢去,满村碰,最后胜利的那个小伙伴有无上的荣光,那个鸡蛋会被大家奉为神物,过两天不得不吃时,我们普遍认为吃了这个蛋的人力气一下子大了好几倍。有很长时间,小伙伴不敢和他打架......

  再说说荡秋千,清明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竖起了秋千,横跨村里的主街道也竖起一个大大的秋千。清明当天,大姑娘小媳妇老头子小伙子呼啦啦涌上街头,比赛谁荡的高,谁花样多,谁家的小伙帅气,谁家的媳妇模样生的俏......欢声笑语伴着秋千飞,最后胜出的那个仿佛是从云中走下来的天将、仙女,可把人要羡慕死。真可谓是“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啊!

  如今,鸡蛋成为家常便饭,清明也变得索然无味,真想问一句,现在的孩子真的比我们幸福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生作品:

              年味浓浓饺子香

          崂山七中  八年级六班  杨昕怡

    每年过年,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

      除夕这天一大早,我便甩下爸妈,左手提着海鲜排骨,右手提着蔬菜饮料兴冲冲闯进外婆家。

      外婆早就把家里拾掇得窗明几净,等待着新鲜的食材了。我帮外婆择好菜,就轮到外婆大显身手了——调饺子馅儿。只见外婆手持菜刀,把鲜肉大卸八块,接着把菜沫儿和肉沫儿和在一块,准备倒入调味料。调味也是一门学问,只有各种调味料的把握均衡,才能使饺子又鲜又香,我问姥姥油盐、酱油、五香面、香油大约多少,姥姥笑眯眯地说“我也没个定数,都是大约摸,边调边闻,时间久了就合适了。”我点头默叹,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吧!

      中午,爸妈姗姗来迟。外婆忙活了一上午,累得直不起腰,抬不起手。于是爸妈撸起袖子准备和我一起并肩作战。我们三人围坐在炕上,中间放着一个巨大的菜板,菜板上摆满了包饺子需要的工具。爸爸率先拿起一块已经发好的面团,平均分成小块,挥舞着擀面杖,把小面团变成薄薄的饺子皮儿。爸爸越干越起劲儿,一张张饺子皮儿如雪片般向我和妈妈飞来,我和妈妈也不敢怠慢,添馅儿、捏皮儿,眼疾手快、配合默契,不一会儿,一排排饺子就队列整齐地站在竹盖垫上,蔚为壮观!那圆鼓鼓饺子里包的岂止是肉和菜,它还包着阖家团圆的幸福、裹着走向富裕的甜蜜……

      除夕夜,在大红灯笼的映照下,在热烈的爆竹声中,一家人欢声笑语围坐在餐桌前,吃上一盘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唠一唠一年来的成败得失。弥漫在家中的,是饺子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年的味道。这浓浓味道,足以让人对新的一年充满无限希望!

                秋思何处

    崂山七中  八年级五班  郑卓远

    一轮秋月,形单影只,向人间洒下万丈银辉。

      我于书架上取下早已落尘,显得有些古朴的诗书,书香阵阵拂过岁月的足迹,停驻在去年的中秋夜。

      记忆中的月亮有些不同,她并不是孤独地洒下银辉,而是如老农般送来丰收的金波,顾不得疑惑,清香便将我的心神勾了去,又是一阵喧嚣,我循声过去,家乡稍显老旧的院子此时盛满了团圆,奶奶与母亲娴熟地做好了一个又一个散发着清香,勾人食欲的月饼,虽是有些单调,看上去似是比不上那些超市里摆放得整整齐齐,眼花缭乱的商品,可是尝起来却是格外香甜,一口入肚,隔壁的胖橘猫,院中的老槐树,天上一轮明晃晃的月亮,都用尽了力,想要争上一两口,我急忙护住,生怕漏了,院子内外又充斥着欢声笑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亲情,那是无论多悲的秋风也吹不散的,每当过完一个中秋,月亮都会变得更大了,老槐树也焕然一新了,我和胖橘猫也都变得更胖了。

      又是一阵秋风,翻动着诗书抚过了“人间好时节”抚过了“洞庭青草”月光偏执,终是照亮了“不知秋思落何家?”似是对我的疑问,又似是对我的嘲弄。金秋时节,本应是团圆,然则今年父亲出差,母亲外出办事,姐姐又于远隔千里之外的地方上大学,屋内冷清,只留我与一盒冰冷的月饼承担秋思。

      冰冷的月饼是不断疏离的亲情,我默默地将月饼分出两份,那是敬给同样形单影只的月亮和广寒月宫中与所爱分离,饱受秋思的嫦娥,愿明年的今日这秋思不再落到我家。

                粽叶飘香

    崂山七中  八年级五班    王茹涵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今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在这江南轻柔的色彩里,湿湿的雨季中缓缓而来。那清凉的春雨淅淅沥沥的一直下着,下着,伴随着我们舒缓闲适的度过这个美好的节日。

      在江南春雨的背景中,我也盼来了姐姐。 周日,推开家门,一阵如风铃般清脆的笑声和着青青的粽草叶香味便向我袭来,一定是姐姐和妈妈正在包粽子.我也仿佛受到粽叶清香的诱惑,兴奋地在客厅里乱窜,似要嗅上一口这个季节的味道。姐姐听见开门声响从厨房里跑了出来。一见到我就扑过来抱我,连连说我又长高了, 但姐姐依旧没变。还是那么乐观,依旧笑靥如花……

      接着大家开始吃粽子,今年我们家的粽子形状可谓千奇百怪,有方的有圆的还有像牛角一样尖尖的,大概是姐姐的杰作吧。剥开墨绿色的粽叶,只见洁白如玉的珍珠团里镶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枣。绿白红三色相映衬,显得十分艳丽动人。清香淡雅,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腻,软糯爽口。大快朵颐后妈妈又泡上我最爱的薄荷叶茶,那清凉的味道,真是好极了!

      端午节,有许多美丽而古老的传统。吃粽子、喝黄酒、赛龙舟、佩香囊……最喜欢的,还是姥姥亲手缝制的红红的香囊,据说有避邪去瘟之意,但实际上是我襟头腰间的点缀装饰。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天空也会飘着牛毛细雨,而小小我总是倚在姥姥的怀里看着姥姥娴熟的包粽子,认真的帮我做着香袋……

      如今打开我的衣柜,还能看见一只红缎绸的香袋,它用五彩线系着,香袋下面的穗子是用五颜六色的花布剪成的小圆圈缀成的,是那年姥姥亲手为我缝制的。只可惜,这些年,她手脚不利索,人也老了,我因为埋头作业也没经常回去看她,所以,这些年我便不再有新的香囊……如今花开花落,莺飞燕舞已几个春秋,每到端午,我便把它从衣柜里拿出来,摩挲间,姥姥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

      端午!你给我带来许多快乐,也勾起了我对如烟往事的无限怀念。端午的味道,是我难忘的回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