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家无聊,翻了一遍《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早就购来了,但是一直没有动过.最近从某个博客上看到了此书中的只言片语,感觉实在是醍醐灌顶,于是下决心翻一下这本书.
我这人,很喜欢阅读各种咨询.最喜欢阅读书籍,各种书籍,从实用性书籍,到技术书籍,还有艺术,哲学等方面,都有涉猎.也喜欢阅读新闻,各种博客,文章,既能减压,又想从中获取一些咨询.
但是,读的书越多,却越发发现,能够记住的实在是寥寥无几.很多书,我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些书籍,也确实从这些书中,收获了对世界的认知,对自我的补全.但是,书中的细节,我却很少能记住.
就拿前两周翻过的《极简欧洲史》来说,尽管我翻这本书的初衷,是从中找出中国和西方世界政治制度差异的原因,即西方为什么会诞生民主,翻完以后,我也大概理解了中西方政治制度差异的起源,以及中西方政体的优劣.但是,对书中,欧洲各国的演化,这里却并没有记住.
而将来若我想告诉我的孩子,西方的起源,这部分知识又是必不可少的.
书中的内容记不住,一部分原因是书确实差,毕竟好书就那么多.更重要的原因,是读的时候,就没有深入.没有做笔记.即使做了笔记,日后也没有进行review.
第一部分原因的影响,应该很有限.因为,如果这本书写的实在太烂,把我带不进去,读一小部分,我就读不下去了.而且,我读的书,一般都是Google之后,挑出来的评价普遍比较好的书籍.
而今日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后,我发现,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导致我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
- 没有先根据书名,目录,序言来对书籍的整体结构,内容,做一个简单了解.也就导致并不是带着问题读书.
- 做笔记的数量很少.其实读《吴晓波企业史》的时候,做的笔记还是蛮多的.但是都是局限于一点,很多时候也是对一两句话的自己的理解.对于结构性的笔记,基本上没有.这就导致不能把握书籍的整体脉络.
这里也吐槽一下流行的读书软件.过去一段时间,我发现了微信读书这款软件.它上面的书籍确实蛮多的,而我当时也已经受不了下载劣质的pdf书籍来阅读,家里空间又实在有限,不能够买很多书籍.就一直用这个软件读书.现在看起来,这款软件设计的缺陷,就是我们无法像读纸质书那样,随时做笔记,无法做直观的结构性笔记.
而有一些其它的软件,阅读pdf的软件,像WPS,Notability等,支持随时做笔记.但是,我们手写笔记的时候,往往字会过大,做笔记也不方便.另外,书籍找起来也有点麻烦,pdf版本很多也是劣质的.
尽管后者有这众多缺点,我想以后我还是要用这种方式来阅读各种书籍.仅仅使用第一种方式来阅读一些小说类的,不需要做笔记仔细深入的书籍.
现在我们一本正经地评价这本书.
这本书中,介绍了读书的四个层次,以及每个层次分别需要什么样的读书方式,要求.如下图所示:
主题阅读
这部分我没有写,因为这一般是搞学术才需要的.对我而言不需要做到主题阅读.
大致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 审视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
- 如果值得阅读,那就先略读这本书,搞懂它的架构,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 仔细阅读这本书,回答自己的问题,并对重要的部分做提纲
- 同作者进行交流,仔细审视作者的观点,以及论据,提出自己的观点
其实这个流程,不仅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有用,在我们阅读报刊,观点,甚至于与人交谈,写作的时候,这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得到有价值信息的方式.
这本书,后半部分还介绍了针对各种书籍,特有的阅读方法.大体流程跟上面差不多,只是对某些题材的书籍,有一些定制化的阅读方式.
以后就要用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方法,来阅读每一本书了.知行合一,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