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个月前,微博上曾经疯狂地安利过一阵这部电影。主演阿米尔·汗在一部电影里疯狂增肥再疯狂减肥的敬业精神,也成为一段佳话。
所以我一直很期待这部电影,从确认要引进,到定档,再到终于等到它上映。
阿米尔·汗是印度宝莱坞的知名演员,他被中国观众熟知,大概还是因为当年的那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如今的阿米尔·汗已经51岁了,但是他仍然可以秀着腹肌演19岁的摔跤运动员,一点违和感也没有。
当然,我仍然不得不提这件事。这部电影里,他拍完19岁的戏份以后疯狂增肥,从130多斤增重到200多斤演中老年人,然后又花了5个月疯狂减肥25公斤,再演29岁的戏份。有人问他为什么把19岁和29岁的戏份都一次拍完,他说那样他就没有动力减肥了。
这足以见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阿米尔·汗作为投资人、发行人、主演,有多重身份去参与这部电影。甚至中国版减掉的那20几分钟是他亲自操刀剪辑的。他为什么会想要拍这么一部电影?我们先从故事来看看吧。
故事讲述的是前国家摔跤冠军为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事业,但是一直有世界冠军的梦想,他便把这种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心想生个男孩帮他圆梦。但是造化弄人,他一连有了4个女儿。
终于有一天,他在两个女儿的身上,看到了摔跤运动员的天分,便开始对她们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女儿不堪痛苦的训练,在抱怨和反抗之后,终于理解了父亲,也真正地爱上了摔跤,一步步走上了全国冠军和国际冠军的道路。
因为摔跤场不让女生进,父亲给女儿建造了专属的摔跤场。为了女儿能吃上鸡肉去和小贩讨价还价,为了女儿能参加比赛去和主办方抗争,为了给女儿买一块真正的摔跤垫去求体育局。
女儿也会长大,也会叛逆,也会渐渐忘记父亲教给自己了什么。在体育学院里,女儿也开始留长头发,涂指甲油,逛街玩乐,渐渐分心。回到家,也开始看不起父亲的古旧的训练方法,和父亲不欢而散。
终有一日,女儿也会忽然发现自己的过分之处,终于和父亲通了电话。
新的比赛要来临了,父亲为了女儿的训练在体育学院附近租房,偷偷给她们训练。后来被学校叫停无法见面训练,便看着光碟给女儿指导。在比赛中,女儿也是听看台上的父亲的,而不是体育学院的教练的。终于,在决赛的时候,体育局的人把父亲锁在了一间屋子里。
父亲试了无数种方法也无法打开门,只能坐在那里祈祷。一直依靠父亲的女儿,此时也只能靠自己。
坐立不安的父亲听见远处传来的印度国歌留下的热泪,是欣慰,更是自豪。
评价这部电影的人里,不乏一群人,痛斥故事里的父权和父女关系。把父母的梦想压迫在孩子身上,有些人看到这里就会开始大做文章了吧。
但是,这部电影是传记电影,传记电影要做的,大概也不是传递什么所谓的正确价值观吧。存在即为合理,尤其是在印度的社会现实下。
一部影视作品,能让我们稍微反思一下父权,也算是有意义的。没有人规定电影一定要反映正确的价值观。
故事的前半段,我心里也有着那么点想法。故事的后半段,我泪点这么高的人居然莫名其妙就哭了。
女儿给父亲打电话,隔着电话,一下子崩溃大哭。那句“对不起,爸爸”,好像总是会让你想起你曾经和父亲的那一次争吵。
能把我弄哭的电影,我必然是要打五星的。
两个女儿去参加朋友的婚礼,被父亲呵斥回去的时候,朋友的那段话,也成为她们对待这件事的转折点: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下,在那样的村子里,如果不是有这样的父亲,女儿一辈子就是和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打交道,操持家务,可能十四岁就要和自己没有见过面的男人结婚,一辈子相夫教子。这样的父亲,至少是把女儿真正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养育的。
“你们的爸爸,拿你们当他的孩子,真正为你们着想,为了你们和全世界对抗,就是为了让你们能掌控未来。”在那样的社会现实下,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可以逃离这样的注定的人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女儿打决赛的前夜,问父亲她该用什么方法。父亲说,她只有一种方法,就是被作为榜样。而只有赢了,才能被作为榜样。
“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如果你贏了这场比赛,就能成为上百万女孩的榜样,告诉他们其实女性还有别的出路,打破所有对女性固有的偏见。”
这部片子不仅仅讲这些,还有燃。所谓“燃”,就是让人亢奋,产生燃烧热血的感觉。这部片子就是这样的,哪怕语言不通,哪怕社会环境不同,哪怕你从来没有看过摔跤比赛,你也会被激励,被鼓舞,被燃到。
最后那一场场的摔跤比赛,你作为观众,似乎内心也在暗暗为女儿捏着一把劲儿。你看见那个拼命的女孩的漂亮的摔跤得分,也会鼓起掌来。哪怕你很清楚电影的套路,你依然深陷其中。
你会随着片子里的人的低落而低落,成功而喜悦。一部电影能够感染到你,那就是成功的。
所以我绝对推荐你去电影院去欣赏它,这140分钟,可能你需要在电影院里才能全情投入。我希望它能让你想到一点什么,关于你的父亲,你的家庭,你的奋斗,你的汗水,还有你的未来。
(文:夏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