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寻枪》剧情
《寻枪》是导演陆川在自身的电影生涯中,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主演由姜文与伍宇娟担任。但此片看完后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反而是主演奠定了整个影片的风格。处处透露出的黑色幽默,以及场景中隐约弥漫的超现实主义色彩,都无不彰显着姜文的艺术风格。而在这部优秀的电影中,我最想来讲述的,是这意识流的剧情。
影片在开始不久,也就是马山骑着摩托,在公路上追那辆他怀疑的车辆。是的,他这么做是为了寻枪这一目的。但过程中,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主观镜头的反映?以及场景中,幻觉的光影如此之多,并且不断地在复现,快闪中切过?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清晰的,来自于自身内心的目的,为何会用如此富有表现意义的方式来为观众表达?
所以就反衬,暗示出了另一个方面问题——马山的心中有鬼。说明,寻枪这个最初的愿望中,本身就有妖异与水分。
我们就从剧情上来分析。
婚礼上,马山特别兴奋,四处积极敬酒与迎酒。“从没见过你喝过那么多酒”。奇怪了,婚礼是马山妹妹的,而婚礼上最兴奋的,却是马山。为什么?因为,他看到了他久别的初恋情人李小萌。他不但看到了李小萌,还应该看到了她和周晓刚的暧昧。于是,礼单上李小萌的名字被人涂掉了——影片始终没有交待这事是谁干的。反正不可能是那个没有动机的“ 凶手”刘结巴,最可能只能是马山——他那个时候就动了杀机。
在马山醉酒后,是李小萌、周晓刚和老树精送他回的家。老树精事后说自己当时在开车,不可能偷身边的马山的枪。可是,他却说:“两只眼睛同时看到了李小萌和周小刚暧昧的动作”——这是不真实的。影片中,看到二人暧昧动作用的是主观视觉,视线是仰角。从下到上。这种视角运动根本不符合正在开车的老树精的视角。那么还有谁?只有当时醉歪在前座的马山的视角。就是说,是马山看到的二人暧昧举动。第二天,枪就不见了。
去找周晓刚时,在他家门口,李小萌第一次让人心动地出现了。马山的神情是痴醉的,眼前闪过李小萌以前的模样,意识明显在迟滞的状态里。但在离去时,马山听到李小萌叫他的名字,一回头,门关着, 没有人——臆想。
马山在洗碗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全是李小萌,还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声,还喊了好几遍。这是不正常的,他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寻枪,他脑子里应该琢磨的是枪,为什么想的全是李小萌?因为,失枪根本是幌子,他一心想的,就是报复李小萌。
当晚,马山睡下后曾有一个梦境:梦里他听到李小萌叫他,然后主观镜头,看见去李小萌家的路,看到李小萌亮着灯的窗口时,就听到一声枪响,马山醒了。
——谁说这是梦?谁说这不是真实发生的事? 事后在拘留室中,马山老婆曾说马山那晚上“ 确实有一阵时间不在床上”,马山自己也说不清去了哪里。这还不够明显?影片里,那个晚上,马山床头的灯重复被他开关了两次。为什么?谁开的?还不是他自己!他晚上出去过,他做了那样一个“梦”。
审讯室里。唯一的目击证人周晓刚在描述现场时,说李小萌看到他身后有人时在笑。这很奇怪:这种情况下应该惊讶或害怕,为什么会笑?这只能证明,她看到的是一个熟人。她认为这个熟人和周晓刚两个人是一起来的。而刘结巴显示不会是她的熟人。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指认凶手时,一看到身穿雨衣的马山,周小刚的第一反应就是说:是他!就是他!可是,当雨衣掀开,他看到是马山时,却马上唯唯诺诺改了口。
影片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那是要告诉大家:其实周晓刚的第一感是对的——在他把“拿了我的东西”理解成是李小萌时,和在他指认凶手是马山时。并且,如果凶手要杀的是周晓刚,只要补上一枪就好了。子弹三发,足够,根本不需要另找机会。
所以,凶手要杀的不是周晓刚,根本就是李小萌!
而结局明显看到,马三起来了,手上没有手铐,地上没有刘结巴?人呢?想出来的人会存在吗?
而且马三一再强调,枪没有丢,只是不见了。确实,枪一直在马三手里,只是没有让我们看见罢了。
这意识流的剧情,与诡谲的主观镜头剪辑,无疑是此片最大的艺术价值的存在。但同样的,可见陆川的第一部影片还是存在不足——作为一名导演,如果风格还要被演员牵着走,这是大忌。姜文的能力我们不可否认,但这也对比出了,这比较大的一个问题。
寻枪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结果,过程中自悲自喜的矛盾与罪恶,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