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实践队扬眉兔气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了对“辞旧迎新”的搜集检索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来加深对其认识,并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辞旧迎新”多为新年贺词,其词义多为告别旧的一年,那些不好的都将会过去,去迎接新的一年,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现在还可以理解为摆脱旧的事物,接纳新的事物。宋朝王安石所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诗,就是辞旧迎新最好的写照。
辞别过去一年里的收获和失去,迎接新一年的喜怒哀乐,这就是辞旧迎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辞旧迎新”就是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在民间习惯地称为“过年”。每年从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开始到翌年正月十五日过“元宵节”,都是过新年的范围。
春节的由来,一说源于原始公社的“腊祭”,《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西晋杜预注:“腊,岁终祭众神之名。”这就是说,一年农事完毕,为了报答神灵的恩赐,乃举行庆贺丰收的活动,就是所谓“春节”。二说,“年”是果实丰收,五谷成熟的意思。庆贺“年”的丰收,尧舜时就有此俗。《觳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在最早的甲骨文中,“年”的写法是“天”,是在“禾”下连写两笔,整个字形像憩长根深的黍形,用以表示五谷丰登的意思。由此看来,“年”本是一种植物,是谷类植物的统称。
在汉族民间中有一个普遍的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叫做“年”,每到岁末,来到村庄吃人吃牲畜,人们害怕极了。有一次“年”去一个村庄,走到村边,听见牧童辟哩啪啦的鞭子声就吓跑了。它跑到另外一个村庄,看见一个小孩穿着红色的衣服,也吓得跑了。它又窜到第三个村庄,看到村里的灯火辉煌,照得它头昏眼花,又被吓跑了。这样连续三天它都不敢进村,最后饿死在荒野林了。
人们总结“年”有三怕,即怕“响”、怕“红”、怕“光”。于是每当岁末过年时,人们就用红纸写对联张贴,并敲锣打鼓,鸣放鞭炮,灯火通明,彻夜不息。这样,危害人类的“年”就不敢进村了,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既定的节日风俗。吃五豆、办年货、写春联、除夕守岁、祭神灵、祭祖先……这一切习俗,就让辞旧迎新有了形状。
通过此次“辞旧迎新检索活动”,扬眉兔气队队员增进了对“辞旧迎新”这一概念的了解,希望通过文章的发表弘扬传统文化、接续文化传承。
撰稿人:柳熙然
扬眉兔气队
审核过的指导老师: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