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己的创作经历,我给大家总结了写小说大体要经历的三个阶段,纯属自己的一点心得,如果看官也有写小说的心,不妨花上一点时间看看吧
第一阶段:一时的所见所闻所触发的灵感,进而产生创作的冲动,把这种创作的冲动转化成创作的兴奋并把这份兴奋经营好,坚持下去就能写出东西来。
一开始,我们可能写得很上手,但是很快就会发现,这股冲劲过去,创作的激情也随着消亡。而且,再看看已经写出来的东西,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好,进而产生放弃的念头。就像我们往往只重视结果而忽视了付出的重要性,一篇好的,摆得上台面的文章自然也是要经过无数次修改和润色才能完成的,千万不要把自己想得太厉害,一气呵成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是一个神话,我们还得要一步一步来。
所以,尽管一开始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可以通过以后的时间里修改补充,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加的充实,这个阶段最主要的还是能把故事的后续发展继续写下去,文笔段落安排什么的可以先不做过多的考虑,但绝不是全不考虑,否则一长串黑压压的文字容易滋生反感情绪。
确切说来,创作的冲动一过就是进入第一个攻坚克难的阶段,这个时候往往会觉得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写什么,而最好的对策就是硬着头皮也要写下去。往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可能在写了一段或一大篇看似娇娆造作而又毫无意义的文字后,会看到一个可以维持故事的后续发展的key point,这个过程听起来就像是海里捞针一样,尽管毫无科技含量去“捞”,也还是能“捞”到的,而捞到之后你会发现,你所获得的愉快,并不亚于解出了高考数学考试的压轴题。接下来,就可以把硬着头皮写出来的长篇累牍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删掉,按照这个key point重写,其实这就是一个扩写的过程。有过如此几次的经历之后,恭喜你,你已经基本成功地把创作的冲动转化为创作的兴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经营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兴奋,首先在心里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赏。
村上春树说过,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断地停下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海明威也说过类似的话,持之以恒,不乱节奏。这也就是所谓的对创作兴奋的管理。兴奋是维持灵感的机制,但同样也会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有人或者会问,这样说来,兴奋不就和冲动没有区别了吗?
显然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执笔写字的专业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内心是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的,他会随着笔下的人物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心潮起伏,如果读懂了这句话,再用“冲动”代替“兴奋”就能读懂它们的区别了。
第二阶段:凝练主题,选定中心思想,为小说的架构打好基础。
在中小学的语文课上,我们常常被要求概括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小说也是一样,在剥除了小说中各种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之后,能用简练的文字概括出小说的中心思想来,这样的小说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小说。事实也是如此,大多数的人看一本小说首先也是看的简介再进入正文的阅读。
所以,不管写什么内容的小说都应该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具体说来就是你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东西。大多数没有写小说经历的我们,让我们产生写作欲望的仅仅是那份一闪而过的冲动,所以刚开始写出来的东西还出于缺乏组织性的阶段,在进入上面所说的冲动成功转化成兴奋之后的阶段之后就应该开始有意识地凝练主题和提取自己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这显然不可以像修改词句和段落以及润色那样放在最后来进行,而是要尽快确定下来。这就相当于开了一间有特色主题的店,里面可以更换内容,但是要所持有的特色主题是随意更换不得的。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样做未免有点局限了自己的创作空间,但是作为一个没有过创作经历的人来说,只有这样才能保住随时可能熄灭的创作之光,认真搞创作是一个“出世”的状态,莫名的孤独感有时会忽的传来,紧接着我们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尽管之前有写得让我们满意的,但是毕竟不可能每一次落笔都能让我们满意,而且又想到上一次的key point已经扩展完,又要重新寻找新的key point了。
创作的兴奋让我们能够坚持写下去,那么,凝练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则是我们可以随时回归的创作的最原本的地方。回到原点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你已经忘了原点在哪里;回到原点也不是清空化零,有时更是为了走得更稳和更快。
上面说了凝练主题和中心思想的重要性,接下来最关键的自然是怎样做到凝练主题和中心思想。首先,我们把重点放在“凝练”这两个字上。所谓凝练就是不泛泛而谈,比如不要随随便便地把自己写的东西用亲情,爱情,友情和其他一些较笼统的词来总结,说我写的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就完事了,这样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就不能很好地起到“审视全篇”和“回到起点”的作用了。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会认为讲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其实远不止是这样,《红楼梦》通过写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以宁,荣二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充分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有力控诉。当然,这是后人深读红楼梦做出的总结,如果我们对自己写的东西也能这样做出评判,那我们就达到了创作的第二个阶段了。所以,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试着给自己的小说写一个简介。
第三阶段:专业知识的穿插,逐步实现质的飞跃。
在这里不得不重提《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巨著,里面包罗万象,有美味佳肴,有亭台楼阁,有礼节仪式,有诗歌典籍,有医学药理……这也是《红楼梦》这朵文苑奇葩难以撼动和产生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的原因。虽不能做到想《红楼梦》一样保罗万象,但是灵活地应用其中一点也就能使得我们的小说锦上添花。
小说的三要素就是人物,环境和背景,而能吸引人的就是人物关系的冲突和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往往这些人物都有不同的职位,或者说,有自己的专长,他们因为利益的冲突而产生关系的冲突,进而带动情节的发展,这个时候就会有专业知识的植入,使得人物冲突和情节发展更加地合理地进行而不至于有突兀的感觉。比如写到的一个角色的职位是老师,却没有说到关于他的教学经历而只是把他单纯作为与另外的角色发生关系的存在,这样的人物塑造就未免有点苍白了。
但是,如果专业知识穿插得不好,自然会产生不好的效果。比如突然来一大段关于专业知识的赘述,往往不会吸引读者的眼球,反倒给人突兀的感觉,所以对与专业知识的穿插也是要有技巧的,不是心血来潮,弄出一大段看似专业其实与行文格格不入的东西,未免落个贻笑大方。
之前大热的改编自小说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里面的男主角何以琛是个律师,女主角赵默笙则是一名摄影师,还有刚刚热播的同样是改编自小说的《亲爱的翻译官》,里面的男女主角则是法文的翻译,这些职位的设定都很好地服务于人物塑造和剧情的发展,对于他们工作的描写有时更能吸引读者。
拿《亲爱的翻译官》来说,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乔菲学习法语的过程,程家阳说,乔菲之所以比别人优秀,只是因为她把零碎的时间都充分地利用起来学习法语,有意思的一段是她一边数楼梯的级数一边跟读法语,练习专注度,这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同时,这也就是专业知识的魅力,不一定得要是教科书式的,一些学习方法,甚至是旁门左道,同样也可以和专业知识沾上边。
现在的网络发达,我们可以轻易搜索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如果我们想写一个侦探,那么他就应该有很好的推测能力,这必须是建立在相关的认知和常识上的,往往与科学沾上边,这时我们就应该做好知识储备的工作,搜集相关的信息。
如果能真真正正地做好这三个阶段,我们也可以写出自己的小说作品。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积累和厚积薄发的过程。
在自我营销的时代,酒香只怕也怕巷子深。现在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普通人也能发表自己作品的平台,写得不错的不在少数,而第一次把自己的处女作展现在公众面前无异于赤身裸体地站在别人面前,所以有勇气把自己写的东西放到一个别人能看得到的平台已经是勇气可嘉了,只要坚持下去,渐渐地你也就能在创作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