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孩子自主学习,好的老师和学校环境固然重要。但好的习惯的培养更多的是要靠家庭教育来完成。这一点心理学经典之作《童年的秘密》,《自卑与超越》等书籍里都有讲到。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远胜于学校教育。
那么父母在家里具体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就说说这个写作业方面。你不能采用传统的打压式教育。因为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只会对他擅长的事情感兴趣。如果一件事情他做起来总是出错,总是遭人指责。那么他很难对这个事情感兴趣。因为信心非常重要。其实,大多数时候兴趣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在给孩子讲作业的时候,尽量多去表扬他正确的地方。对于错误的不是原则性大错误,基本上可以表示没看见。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和小学低段的孩子。这不是夸张,真的要这么做。这样做会让孩子有那种他很擅长这个科目的感觉。从心理层面来讲是他的自尊水平就提高了,一个人自尊水平提高的话,他的自觉性就高了(参见《恰如其分的自尊》)。
另外,我们在表扬的时候尽量到二级反馈。传统的“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种孩子听多了啊,他也知道你是在忽悠他。说多了会适得其反,那要怎么去赞扬呢?譬如说“你今天的字写的比昨天好看多了,你看啊,努力了就是不一样”,表扬他并告诉他为什么,这就是二级反馈。所以这个“为什么”很重要,尽量让孩子看到他的成功是因为他背后的努力。在一些发达国家,很多父母不喜欢别人夸奖自己的小孩帅气,漂亮或聪敏,因为这些优势是不需要通过努力就可以获得的东西。我们大人都知道,努力其实比聪明啊比帅气和漂亮重要很多。其实阻止我们每个人进步的东西,最后就是懒惰嘛,这是我们人性的弱点。龟兔赛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个可以常跟孩子讲讲。
然后就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这个对幼儿园和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跟他们讲这个可能还有点抽象,他们不一定听得进去。比如你告诉他学习都是为了他自己,你告诉他学习对他将来有多么重要,这个他并不一定听得懂。你就简单的先让他对这个科目感兴趣。一旦感兴趣了,一切就好办了。英语中有句名言“兴趣是第一老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带着兴趣来学习的孩子和一个被动的,为了给爸爸妈妈和自己挣面子而学的孩子,差别特别大。前者整个学习过程都是机械的,毫无兴趣可言,毕业之后也就是达到目的之后就会把书都烧了以显示自己终于解脱了,多可怜。后者会学得灵活带劲,毕业之后可能还会继续钻研,这就是过去的中国为什么获诺贝尔奖的那么少,我们倒不是说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获诺贝尔奖,只是不想他学得那么痛苦。其实学习本身可以是愉快的,可以是学海无涯乐做舟,而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家的小孩“普遍习得性无助”,被教会了“学习是痛苦的”。因为他的周围人以及他的爸爸妈妈都在有意无意地给他传达这个概念。 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
最后也是大多数家庭无法做到的一点,就是言传身教,如果父母本身也是爱学习的,下班回来会看看书读读报,而不是总端着手机。那事情就变得特别简单了,你什么也不用做你什么也不用说,孩子只要看到你学习时的那种陶醉的表情,他们自然就会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