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得到图书首发了一本陈海贤老师的新书,叫做《爱,需要学习》。
爱的能力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甚至可以说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人生幸福。但是,从小到大,并没有人去教会我们如何去爱。我们都是凭借着本能,毛手毛脚地去处理亲密关系。遇到问题,不知道解决办法,也找不到人去求助。这本书就帮我们所有人补充上“亲密关系”这一课。
为了能更好地帮你经营好亲密关系,陈海贤老师还专门准备了一篇文章:经营好亲密关系的两个关键词是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陈海贤老师是怎么说的。
你好,我是陈海贤。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家庭和亲密关系专家。我见过很多夫妻,跟他们一起处理亲密关系的难题。曾有人问我:“陈老师,你觉得经营好亲密关系的秘诀是什么?既然爱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那怎么才能掌握这项能力呢?”
想要经营好亲密关系,有两个关键词我觉得特别重要,它们是我处理亲密关系最根本的思想依据,也是我写《爱,需要学习》这本书隐秘的线索。
这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关系”,另一个是“处理”。
关键词一:关系
先来说第一个词“关系”。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虽然被屋顶上偶然掉下来的瓦片砸到会很疼,但被一颗向你蓄意丢来的小石子砸到更疼。”如果这颗小石子是由你爱的人扔过来的,痛苦还会加倍。
在亲密关系里,任何一件事发生,都可以从两个层次来解读。
第一个层次:事实本身是什么,我称之为“事实事件”。在卢梭所说的话里,“事实事件”就是被瓦片砸到或被小石头砸到。
第二个层次:这个事实背后所代表的关系是什么,我称之为“关系事件”。在卢梭所说的话里,“关系事件”就是“蓄意”这两个字,比如说,谁向你扔的小石子?是不是故意扔的?他想用扔石头表达什么?
在与伴侣的相处中,对于“关系”的解读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一旦我们从伴侣的言行中觉察到否定、蔑视、远离、背叛……它们就会变成我们内心真实的痛苦和伤害,进而引发愤怒和反击。但是,“关系”背后真正的含义,往往隐藏在日常事件背后,你需要学习才能了解。
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在一个餐厅吃饭,听到旁边一对夫妻在对话。
妻子说:“这几天没睡好。”
丈夫就回她:“这几天天气热,人就是容易早醒。”
妻子接着说:“我有点儿担心女儿上托儿所不能适应。”
丈夫就回她:“小孩子嘛,不都这样,过一段儿就好了。”
妻子叹了口气,就不再说话了。
在这段对话里,妻子一直在跟丈夫说生活的某些方面有了问题,丈夫却一直强调一切正常。也许丈夫是想通过强调“没事”来安慰妻子,但他不知道,从关系的视角来看,他其实在不断否定妻子的经验和感受。这种否定,实际上是对进一步回应和沟通的拒绝。
别小看这种拒绝。它里面包含着隐秘的权力斗争的种子。这种微妙的否定所传递的关系信息是:
“你说的不对,我说的才对!”
“你说的不重要,我说的才重要!”
“我不要你按你的方式说,我要你按我期待的方式说!”
这样说话的时间久了,夫妻之间就慢慢不再沟通,两个人就会在婚姻中变得各自孤独。
如果你以为这些“关系”呈现出来的信息只是在说,这个丈夫情商不高,不知道怎么体贴妻子,那你就错了。因为在这中间,妻子也没有直接告诉丈夫自己不高兴,而是用沉默来回避跟丈夫的冲突。所以,这样的互动模式,其实是两个人相互配合的结果。
如果丈夫了解这一点,他就可以问妻子,到底她在担心什么。如果妻子了解这一点,她也可以告诉丈夫,你并没有在听我说,这不是我想讲的东西。
你看,“关系”的视角,不仅能让我们理解问题出在哪里,也能帮助我们去寻找出路。夫妻双方只有看到“关系”背后传递的真正信息,才能带来理解和改变。
关键词二:处理
说完了关系,我们来说经营亲密关系的第二个关键词,那就是“处理”。
在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之前,人们通常会对伴侣和这段关系有很多美好的假设。这些美好的假设也许会实现,但它不是关系的全部。因为亲密关系总是在不停发展,总是会涌现出各种新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决定了亲密关系的质量。
可是,面对这些问题,大部分人所做的,其实不是处理,而是下意识地“反应”,比如说,愤怒、抱怨、指责,等等。这些反应背后,自然有我们的委屈和不满,但是,也有我们对伴侣和亲密关系应该如何的想象:
“他应该跟我好好沟通。”
“她应该支持我的事业。”
“他应该跟我一起参与孩子的教育。”
……
这个时候,你需要问自己:“对,他就是跟我想的不一样,然后呢,然后我要怎么办呢?”只有“怎么办”才能把你带入亲密关系“处理”的领域,脱离“他应该怎么样”的“应该”思维的执念,变成一个实践者。这是处理好亲密关系的前提。
作为一个实践者,你需要不断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要去哪里?
我要改善我们的关系,还是要报复他?
我要接受他,还是要改变他?
我要修复我们的关系,还是要离开他?
……
很多人面对亲密关系的难题,从来没有思考过我要去哪里,只是顺应自己的情绪做反应。但是,只有确定了目标,你才能走上解决亲密关系问题的道路。
要去哪里,无关对错,只是你的选择。有很多人会说,我不做选择,我就是这样反应了,看看他怎么处理,是否让我满意,然后我再来决定怎么做。
当然,这也是一种选择,但你要知道,这种选择,本质上是逃避了你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责任,把决定的权力交给了对方,这无益于亲密关系的改善,反而可能会导致两个人越来越疏离。
作为实践者,想清楚了自己去哪儿,那你要问自己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处理问题的方法,能不能带我去那儿?
去哪里,无关对错,但是,能不能带你去那儿,却是有对错的。我们可以根据目标来审视我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是不是对的。如果你的目标是改善跟伴侣的亲密关系,而你处理的方法反而会伤害你们的关系,那显然这个方法就是有问题的。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希望伴侣改变,但他们常常用的方式却是贬低、抱怨、争吵,这些方式背后隐藏着对伴侣的不认同,因此常常会激发伴侣的反击。最后不仅无法改变伴侣,反而会搞僵两个人的关系。
所以,我经常会对那些想要改变伴侣的来访者说:“真正的改变是你的伴侣感觉到被认可以后,愿意为你做出改变。所以要想改变他,你就先要改变对待他的方式。”而我这种思考,也是从“能不能去那儿”得来的。
如果发现你处理问题的方法,不能带你去到你想去的目标,那你就要问自己第三个问题,有没有其他有效的办法?
这个问题能够帮我们重新去审视现实,寻找其他更有效的途径,而不是在一棵树上“吊死”。
举个例子。我曾经接待过一对夫妻,丈夫创业很忙,每次跟妻子约好一起去做一件事,常常因为“公司有个重要会议”“忽然有个重要客户要见”这样的理由爽约。每次丈夫爽约,妻子就会很生气。妻子的生气让丈夫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久而久之,丈夫就开始躲着妻子,即使没事也会以开会为借口逃避约会,这样就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该怎么处理这个关系难题呢?一般的思路是让丈夫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不要轻易爽约,或者让妻子体谅丈夫,不要再因为丈夫爽约而生那么大的气。当然了,这是理想的状况,可实际上,丈夫已经承诺了改变,却还是因为工作的难题没法完全履约。
于是我问妻子:“你看你的丈夫已经承诺改变了,可是如果,我是说如果,他因为各种原因,还是爽约了,怎么做才能让你不那么生气呢?”
我也会问丈夫:“你看,虽然你已经尽力改变了,可是有时候,你确实不能完全做到答应的事,这时候,你的妻子还是会生气,那你要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安抚她呢?”
他们就开始讨论。最后妻子说:“比如说那天约好了我们一起吃饭,如果你能帮我买张电影票,并且跟我说:老婆,抱歉我不能来陪你吃饭了,请你看场电影吧。或者你再帮我安排一个其他活动,哪怕你问我一下要不要去,我都会觉得比现在的情况好很多。”
丈夫就说:“好,以后万一我又爽约了,就想想怎么能帮你安排好。实在想不出来怎么安排,我就问问你。”
后来他们果真这样做了,妻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丈夫也不再逃避约会,两个人的关系因此好了很多。
这就是一种处理,不是问“怎么达到理想状态”,而是问“如果达不到理想状态,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去应对眼前的问题”。“处理”最终要改变的,不是外在的事情,而是我们应对事情的办法。而这个办法,只有在理解关系,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才能找到。
总之,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需要用“关系”的视角看清楚事实背后传递的信息,然后选择正确有效的处理方式。
“关系”和“处理”这两个关键词看起来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掌握这两个关键词,你就能掌握经营亲密关系的密码。而要掌握这两个词,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反省。
这本学习参考书,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作为一个从业接近15年,接待过超过8000人次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师,《爱,需要学习》这本书是我的生活和咨询经验的系统性总结,书里会讲到在亲密关系中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说,如何与爱人沟通、如何打造与爱人相处的共同空间、如何处理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如何应对分离,等等。
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关系”和“处理”的问题。了解了这两个经营亲密关系的密码,你就会知道怎么读它,怎么用它。
爱,需要学习。愿你通过学习,拥有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经营好一个幸福的家。
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