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喜欢设计师。
他们在节省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让其得到最优化的利用。要么顺势制宜,要么创新,呈现给我们惊艳的效果或结果。
但是我们却不喜欢自己被设计,因为会有或大或小的损失。对方抓住我们的弱点或漏洞,让我们跳进早已挖好的陷阱。
可是事实上,我们可能处处都在被“设计”。喝牛奶真的对身体好吗,你买的衣服真的是你最想买的吗,超市里的巧克力为什么那么畅销……因为太普遍且无伤大雅,也因为我们已经习惯,所以这些人们也就懒得去深究。
设计的前提是深刻了解。对大环境,对当下情势,对事物,对人性,对人生的洞察和准确判断。人的本能是由几千年的基因沉淀积累而来,力量和稳固性几乎是最大的。与本能作对,输的概率几乎是百分百,坏的结果呢还是要我们自己来担。可是当我们了解了自身,了解了本能的嗜好,就可以顺势而为的来设计自己的人生了。
01 禀赋效应:当一个人没有某件物品时,他就倾向于低估这件物品的价值,而当他一旦拥有该物品,就会倾向于高估他的价值。这会让我们产生损失厌恶,不舍得沉没成本,难以接受新事物。
对策:假装你还不曾拥有它。不要问:“这件物品我估值多少?”,而是问:“如果手头没有,我愿意花多少钱来得到它?”对于机会和义务,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方法。不要问:“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我会有怎样的感受?”而是要问:“如果我没有这个机会,我愿意花多大的代价去得到它?”如此一问,就把人们对一项事物拥有前和拥有后的价值评判做了反转。
02 规划谬误:他指的是人们倾向于低估任务完成所需的时间,即便是在以前已经承担过相同任务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而令人不解的是,人们一方面承认自己有低估的倾向,但与此同时又总是相信自己当前所做的估计是准确的。
对策:缓冲+冗余。第一,做完善的准备。第二,比预留时间多留出50%。第三,做好情景规划。我们永远无法预测所有的情形和所有的可能性,并做好万全的准备,未来实在是太难预测。那我们就要做好缓冲,备好冗余,以便意外情况不可避免的发生时,自己能有回转腾挪的余地,减少意外事件带来的摩擦。
03 大脑爱游戏。人们为什么喜欢玩游戏甚至上瘾?最基础的原因有以下四点。第一:关卡设置,游戏通过精彩的过程设计,让你一关一关的打怪晋级!第二:即时反馈,你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动的结果立马呈现。第三:奖惩制度,以及不确定的意外奖励。奖励让你产生成就感,而小小的惩罚,激发你的斗志,不确定的奖励让你保持新鲜好奇。第四,可视化。你得了多少分,经验值增长了多少,血还剩几滴,都一目了然。
对策:把工作,学习,读书都按游戏的模式来设定设计。设置阶段性的目标以及里程碑;把你的成果同步发到朋友圈里,或者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组团打卡;当一个小目标完成时,就奖励给自己一件心仪已久的东西,或者出去娱乐放松一下;写成功便签,把每一点小成功都记下来,当你看到积攒成厚厚的一沓时,会很有成就感,或者你也可以在简书上写文章,你写了多少字,得到了多少点赞与阅读量都是直观可见的!
04 仪式感+微习惯
如果每天早上起床,你都在纠结是先运动还是先看书,还是先打开手机听语音新闻,还是先看资讯日报……你要知道,做任何决策都是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的。而意志力又是稀缺而有限的。
所以你可以尝试建立自己的仪式习惯,早起后该干嘛,睡觉前该干嘛,把一系列连接起来。那么有了这个仪式,醒来或睡前,根本不用想接下来要做什么,照着清单做就行。给自己列一个清单,列出每天起床或睡前都会做的事情就好了。这样就免去了纠结和选择,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连清单都不用,每天自然形成一套仪式。
微习惯是一个习惯的最小单位。用时最短,最简单,而且毫无压力。最主要的是它带给我们的成就感,从微量开始,超额完成。一步步进阶成一个新的习惯。
……
以上小小的设计,是我们基于大脑无法改变的本能,顺着这个本能的“势”,让大脑都为我们所用。而我们还可以设计各种创新来改变人生。
人生是我们的,本就该我们自己来掌控和设计。识别别人的“设计”,避免伤害;通过学习和自我剖析,做自己的人生设计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