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五讲的阅读学习,重点在实操,更多的是分享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片段,好的做法,不足的地方。通过实操,让老师们了解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操作实践。
创造学习的新状态
今天阅读的关键词是:“认知冲突”,“新状态”。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学生一旦发现错误自行更正以后,所产生的回馈作用远比外在奖励更有价值。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他自己的。“同化-失衡-调试”就是我们追求的深度学习的开始。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创设学生学习的新状态,更应该为自己创设学习的新状态,不断改进课堂。
小组讨论
今天的关键词是:小组讨论,小组对话,小组合作。以前从未考虑过他们有什么区别,通过第十二讲的阅读,今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组讨论比较类似于头脑风暴,即老师抛出一个问题,组员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说明理由。小组对话针对深层次的,针对自己选择某答案进行解释。小组合作,分工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
我印象最深最成功的小组形式是在一次绘本公开课上,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制作道具,进行绘本结局的创编表演。这次表演包含了小组讨论,小组对话,以及小组合作。
第23讲读后感:
今天这一讲分享的关键词:“有效对话”。通过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有利于拓展思维的深度与解释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教师能够逐步了解学生的思想,而学生也能依靠自己来解释问题、验证答案的正确性,而不再是盲目相信自己或依赖权威。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让学生青出于蓝教练”。最后,欢迎老师们在课程留言区或微信群内与我分享:你的课堂上曾经历过的“有效对话”的教学片段,或是“失败”的小案例,不用担心,有时候,错误是我们学习开始的起点。
第24讲读后感:
今天这一讲分享的两个关键词:“数据”与“决策”。通过技术,教师获得的学生的学习数据可以是多元的,数字、声音、图像、文字等都可以转化数据或信息被记录下来。老师先要确立想要达成的目标,再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数据图表,比如圆饼图、柱状图等。而后,不同的数据形态,代表每个人不同的想法,就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决策。即便是同样的数据图表,教师不同的决策也会引发不同的教学效果。正如王博士在文末所说:“教师其实很难单用一个标准做法来面对多变的课堂,因此必须培养精准判断数据与精准做出决策的能力,不断累积教学经验,方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给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
这本书的阅读打卡已完成,充实了寒假生活,拓展了自己的教学知识,新学期会将所学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新学期带着满满的能量继续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