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走心,让阅历丰富,在读书中明智,在学习中成长!
我读到和领悟到的:
一、改变他人的四种结果(37-39页)
作者以父母让孩子好好学习为例:
第一种情形:父母改变孩子不成功,父母自己反而内伤。
第二种情形:父母改变孩子成功,但孩子内伤了
第三种情形:改变不成功,跟孩子的关系也受伤了
第四种情形:通过同理倾听,给予一种全然的信任和关爱,尊重和理解孩子。结果父母改变孩子成功,跟孩子的关系也更好了。这就是共赢的模式。
特别提醒:孩子的快乐童年时光,父母没法还给他们,他们的未来父母也无法永远安排。
二、改变他人有两条路径(40-43页)
我们试图帮助他人转变的第一条路径:直接转变行为。当我们给出建议是直接转变行为时,就不会看到他之前行为试图满足的需要。这样就容易产生冲突。(图2-1)
第二条路径:基于需要建立连接,先同理,后建议。
比如看到孩子打游戏,跟他说你不要打游戏了,这就是直接转变行为状态,把他行为打游戏改变为不打游戏。我们却忽略了孩子内心对友谊和社群的需要。孩子就会产生对抗,造成内伤,我们也因为无法改变孩子而受伤。这就要求我们要反复提醒自己:无论人们做还是不做某件事,都在试图满足某种没在的需要。我们要从表面的行为看内心的需求。(图2-2)
三、非暴力沟通的知识结构
1、想要帮助别人时,我们首先要照顾好自己(自我倾听)。
2、非暴力沟通的知识结构图,也是我们与他人互动的路径指南。(图2-3)
非暴力沟通的树根叫自我倾听(自我连接),整个树根的部分就是要照顾好自己,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并回到自己内心的需要。这样我们的表达就会更有力量。
两根树枝:诚实表达(表达感受)、同理倾听(连接他人)
同理倾听包括:安静聆听和用语言反馈
作者用孩子让孩子写作业的案例进行了解析,
让我们首先回到自我倾听的环节,(我感觉……我希望……)提醒我们先自我同理,然后再同理我们的孩子。
3、自我连接是非暴力沟通的树根,也是自我关爱的途径。
4、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我们大部分人运用非暴力沟通时,都没有自我连接和自我关爱意识,处理人际关系时,并没有从树根开始,而是急着改变别人,这往往让关系变得更加糟糕。
想到的:
非暴力沟通我们仅仅掌握了四要素,运用中没有链接到自我需求和他人需求,有时我们也时常被情绪控制,无法做到心的连接,更看不到美好的一面,我们就想急于求成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对方快速的改变其行为。这样对方反而抵触和反抗,也破坏了彼此的关系。
再者我们有时也不是很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也无法看到孩子背后的真正需求,这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下一步做法:
时刻关注自我需求,做到自我关爱,只有自己完全放松,心静平和了,才能更好的看到他人的美好,才能连接到对方的内心,用积极爱的语言(长颈鹿的语言)给他人反馈。给他人做到先接纳同理,后建议。我们做到眼里有光,心里有爱,看到世界每个角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