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休完产假的同事小圆回岗位报到了,办公室一群妇女之友围着拉起了家常,新晋妈妈一来就吐槽起家里老人和孩子的那些事,就在重返岗位前几天,才跟家里的老人家吵了一架,大概情况是半岁的小宝宝几天没排便便了,老人家说要喂药,同事坚决不同意,于是一场关于科学与传统的育儿冲突就此产生,老人家很生气,和同事堵了好几天的气,还有坐月子期间因为婆婆的到来,亲妈和婆婆间因观念不同而产生矛盾那些事,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但说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
小圆的经历让我想起了过往似曾相识的自己,那是刚晋升为人母的头一年,婆婆在家帮我带孩子,因为新成员的到来,家庭结构的变化,时刻面临着年轻与老一代人在育儿方面观念冲突上的挑战,虽然我在生产前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科学育儿知识,但毕竟实践起来经验为零,而我婆婆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老人家总是喜欢用回他们传统那一套去养育孩子。
比如说孩子有个头疼身热的就得马上吃药;
比如说冬天怕孩子冷会给孩子穿很多衣服,捂的严实;
比如说抱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摇晃个不停;
比如说因为溺爱孩子不分时间地让吃零食导至不肯吃饭等等,
事例实在太多,数不胜数。
作为新时期的年轻妈妈们,当然不会接受老一套,我们更愿意相信现代科学的方法去养育自己的孩子,而新老观念的冲突必然就会引起家里时时散发出浓浓的火药味了。
这种现象普遍吗?太普遍了。相信在隔代养育的家庭里,每一天都会上演着相似的剧情,
隔代养育有那么多的问题和矛盾,那是不是自己带孩子,问题就不会有呢?
再来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1、安丰是我公司的同事,他和妻子都是外地人,有一个在上幼儿园的儿子。早两年买了房,一家三口算是在这个城市安了家,孩子刚出世的头一年都是在老家带大的,孩子大一点后被带回他们工作的城市,夫妇俩一起照顾孩子。安丰的妻子上班时间比较灵活,每天负责幼儿园的接送,我见得最多的是每天下班后,他的妻子就会带着孩子一起到公司的饭堂打饭吃,有时候工作忙,就直接把孩子也一起带到现场,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虽然累一点,但这日子在夫妻二人的合理安排下倒也过得不算太累。
但在去年7月,他们家发生了一件大事。
原本只是轻微感冒发烧的孩子,因为妈妈要工作的原因带着去上班,抵抗力下降的娃还是很调皮,在地上玩,吸入公司地毯的细菌导致感染,因为呼吸困难进了ICU,一切来得很突然,不是什么大病情,但原本就特别怕医院的妈妈听到医生说进ICU的那一刻差点晕倒,医院的ICU一天就是5千来块钱,孩子因为肉多,老扎不到血管,手脚被扎了近20个孔,这其中也贴了孩子他妈的几斤眼泪。那些天夫妻俩一直在医院寸步不离地照顾孩子,什么都放下,脑子空白,心情错综复杂,在医院一个礼拜,人也瘦了几斤,庆幸的是,孩子总算慢慢好起来了。
而住院这些天的经历,让夫妻感概良多:工作的这个城市虽美,但无亲无故,看着隔壁床的小孩一天到晚上照顾探望的人不断,内心何其心酸。
亲人永远是亲人,而酒肉朋友办公情意,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
同事说:当时突然第一次有1个念是,我该如何规划回到过去,回到亲友如云相互之间有来有往的家乡?让孩子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而不是在这里孤零零的一家三口,每天回来都是大眼看小眼。
大城市再好,在这里,举目无亲,出事了,连个接手的人都没有,内心的无助与煎熬,可想而知。
上班族带孩子辛苦,隔代养育矛盾多,那是不是请个保姆就能解决问题了呢?
2、表弟家去年新添小王子一枚,全家都很开心,小姨早早就托人找好保姆来照顾小王子,弟媳不外出工作,在家里主要负责买菜做饭,并协助保姆照顾儿子,主力为保姆,但每逢家里出现没人的情况(家里人在外工作或出差,只剩保姆和小侄子在家),我妈总会三番五次地被邀请过去坐客,表面上是过去吃饭,实际是帮忙看着保姆和孩子,小姨说就算有保姆在家照顾小孩,也怕孩子有个闪失,有个亲人在家里,才能放心。
我忘了说那保姆也算是托熟人找来的,上岗之前还专门拜访了她老家,还做了体检,确认一切OK才请进家的。可是千挑万选找来的保姆就一定靠谱吗?逢年过节要备好厚礼给对方回家不说,还要面对一些任性的保姆坐地起价的、三天两头因各种事往家里跑的、上个月表弟家的保姆因为女儿生产了要辞职,又得马上重新找过人,这对在人来说还不算什么,主要是孩子还那么小,这经常性地更换与孩子有亲密接触的人,孩子的安全感肯定会受影响。
3、 前几天跟我的大学同学小文聚会,小文带着二胎刚满半岁的儿子从老家过来,老公上班,小文是标准的全职主妇,夫妻俩三年抱俩,照顾两个幼儿的重任就落在了小文的身上,因为两人都不在老家,平时要么就是小文的婆婆过来帮忙买菜做饭,要么就是小文过段日子就带着孩子回娘家,说来是挺折腾的,但小文不放心请保姆,“现在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给保姆,而且花重金请过来,也不放心,还是得自己亲力亲为。”于是小文毅然选择了全职妈妈这个光荣的职业和使命,但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还是得老人家过来搭把手。再过两个月,小文的嫂子又准备临产了,到那个时候,婆婆还得回老家去照顾坐月子的嫂子和宝宝。
就这样,平时在育儿实践上经常磕磕碰碰的婆婆,一下子就成了抢手货和稀缺资源,到时想找个亲人来跟你论科学育儿经,估计也没那么容易实现了。
3、 接着说说我的另一个同事,小艾。
小艾和她老公在一次意外的旅行中一见钟情,爱情的小火苗很快就擦出了火花,恋爱结婚生小孩子,一切都按正常轨道运转。两人都是本地的,也和家里人住一起,但公婆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社交圈子,基本上没怎么帮忙带过孩子,夫妻俩早早地就扛起了照顾一家大小的重任,每天要安排好一家人的起居饮食,工作日还简单点,一到周末,家族大小喜欢来她家搞家庭聚会,每回都得张罗出一桌的好饭好菜好生招待,这也不算什么了,最令小艾受不了的,是她婆婆喜欢在家里打麻将,每天中午孩子在休息的时间,她家的麻将声总是不绝于耳,她说她家的孩子就是从小在麻将声中长大的。
孩子3岁前,因为一次发烧没照顾好,得了高热惊厥,从此身体落下了病根,每月一小病、每季一大病,都是寻常事,每次稍有不妥就是住院个把周,家里把小艾当成了中流砥柱,每次孩子不舒服必须得她在场,不然谁都搞不定。记得有一年我们一起出差,已经在机场准备登机了,因为小艾孩子生病发烧的事,丈夫一个电话就把远在千里之外的小艾叫了回去,可怜的小艾,硬是从机场碾转长途客运站,坐了6、7个小时的大巴奔赴家中,那年五一长假,我们集体在外寻欢作乐,而小艾却是在病房前围着孩子渡过的,白天照顾晚上守夜,几天下来精神紧张的小艾人也憔悴了不少。
去年二胎政策放开后,老公一直给她做思想工作,计划二胎,小艾心里经历了严重的挣扎,最终选择了放弃,原因很简单,也很具代表性,:
不是生不起,是生出来没人带。
一想到自己还得重新经历和面对一个人含辛茹苦带大孩子的岁月,内心就无比绝望。
听别人的故事,感慨良多!
我家孩子也是隔代养育中成长起来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观念的冲突和纠纷,但心中更多的是对老人家的感激。正因为有老人家的帮忙,我才可以每天安心地上班、一下班回家就已经有热气腾腾的饭菜在家等着我,也不至于在孩子生病发烧去医院,连个搭把手的人也没有;在我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不需要担心我的孩子没有人照顾,在我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空间去放空自我的时候,也可以完全放心地把孩子交出去,因为他们都是孩子的亲人,一心只为孩子好。
有时我会反思自己,从前是否太以自我为中心、打着我是孩子妈妈的旗号,要求别人都要听我的,如果不按自己的那套育儿理论来操作,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对孩子造成伤害。
说老一代的思想保守又过时,难道我们不也一样是过于敏感和专制?
新老育儿观念的冲突,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讲究的是沟通、理解和方法。
老人家辛苦了大半辈子,含辛茹苦地把我们一手拉扯大,本来就没有义务再去帮我们带孩子,在人生最美夕阳红的日子里,把本该安享晚年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我们的下一代,把自己养花喂鱼下棋逗鸟的兴趣爱好都埋在了每日劳累又繁琐的奶瓶尿片的生活中,相信每个从带娃到重返工作岗位的妈妈,都深有体会,工作远比舒服多了!
都知道带娃是件多么辛苦又吃力不讨好的事,那面对老人家无偿的付出却不图回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老人家的种种不是?
得了便宜就得学会卖乖,老人家全心全意帮带孩子,这一切都是出于爱,哪怕她们的言行让你看不顺眼、听着逆耳,但她们的出发点永远都没错,因为他们是才孩子的亲人,是那个为了孩子再辛苦也无怨无悔的亲人,是那个在孩子出生最狼狈的头三年给你无私帮助的人,是那个能让你放心把孩子交出去,专心投入到自己事业和生活的人。
愿所有的冲突都可以化解、所有的矛盾都会冰释前嫌,感谢全天下在隔代养育上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老人们。
话说到此,我只想给老人家们报一个旅游团,让他们好好放松一下,聊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