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去看了《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又一次被吴秀波汤唯这对最强cp折服。
《不二情书》在走了《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温情路线以外,又加了很多家庭、现实以及人性方面的刻画描写。而且角色的塑造、人性的转换等,着实让我觉得爱情只是这部片里捎带顺手,男女主角就钟情了的。
吴秀波饰演的房产经纪人Daniel,和欠一屁股债的赌场小妹汤唯饰演的姣爷,也是现实的缩影,正是这种现实的角色塑造,代入感才更加强烈。
Daniel为了订单会做出伤害林爷爷的事情,焦姣更是因债务不得已答应了富商赌客邓先生的公关要求,现实的角色行走在人性、欲望、利益的边缘。但幸好他们没有偏离太远,及时清醒,如Daniel说的那般,想要绝处逢生必须先悬崖勒马。
期间几度被触动落泪,直到影片结束影院灯光亮起时,赶紧慌慌张张的抹掉眼泪。甚至有几次都有种也写一封信,打开地图找一个地址寄出去的冲动。
第一次的触动点是林爷爷和唐奶奶在拉斯维加斯的教堂进行迟到的婚礼时,这对伴侣在没有结婚证的前提下,不离不弃陪伴了彼此七十多年。唐奶奶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角色,她年愈八十,却拥有着一颗少女心和娇羞感。她充满少女心的眼神随便一瞥,就让人有一种怜惜和心疼的感觉,也难怪林爷爷会宠爱的说她:“你都八十了,不是十八”。
在教堂牧师问林爷爷“你是否愿意娶你身边这位,额,姑娘?”时,林爷爷说:“你这些话我在电视上看的多了,你别说话,我自己说”。然后给林奶奶整了一下衣领,说:“你看你的衣服穿的。你这个人挺笨的,平时就知道织毛衣,我脾气不好,说话可能不好听,但是我觉得你会走的比我早,这样也好,你说要是我先走了,你可怎么办。你在那边不愿等我,就不等,要是愿等,我就在你的墓碑旁留个地,在旁边刻上我的名字……”
于是唯一的见证人Daniel给焦姣写道:也正是有了真爱,才有了这份向死而生的勇气。
第二次的触动点是林爷爷因心脏病走在前,后来唐奶奶把骨灰送到老家的河里时,决定把房子卖给Daniel,Daniel说那是你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啊。奶奶饱含眼泪说:“人在哪,家就在哪。”“可是,人没了啊,家在哪?”奶奶就摸着胸口说:“人没了,家,在心里……”
一个十几岁就跟随着的人,从建国前的灾荒马乱经历过来,再一起漂洋过海来到异国他乡,虽一生颠簸但仍对自己宠爱有加的人,就这样离去……
曾年少时,我们都渴望能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像歌里唱的那般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可是有多少爱情不是起于庸常事物多出的一点美妙,归于平淡处仍存在的那份余温。
你递给我一支笔或借我一本书,你回眸一笑好像在我身上多停了一秒,你回答问题时清脆灵动的声音;毕业初踏入社会你电话里的鼓励和关怀,孤身在这个城市你的帮助和陪伴,生气抱怨时你甘愿做那个垃圾筒;朋友的某场聚会上你的独特合眼缘,旅行途中意想不到的一次偶遇畅聊,再或者就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的一眼钟情……都是再庸常不过,然而因为有了爱情,却显得那么独特奇妙。
就如林爷爷和唐奶奶,林爷爷就只是在民国时给唐奶奶家送了几头驴,然后他们就缘定终身。唐奶奶不识字,平时的爱好就只是织织毛衣,林爷爷说教她认字,也是说了一辈子,只教了唐奶奶写自己的名字……
然而越平淡,越显得这细碎爱情的伟大和幸福。烟火气的平凡里才能见证爱情的持久,才会愈久弥香,才会更加的打动人心。
这个电影虽然以《查令十字街84号》里的书信游戏找寻爱情为基准路线,但是想要表达的却不仅仅有爱情,诸如开始提到的家庭、社会、人性等等。
焦姣15岁随父亲到澳门,父亲欠了很多债后来又去世。因家庭的影响和拖累,她才混迹赌城成为赌场公关,并且生活和赌、债捆绑在一起。
Daniel也是因为14岁被送到美国,后来父母相继离婚,又各自有了新的家庭,所以Daniel就成了孤家寡人,进而养成像仙人掌一样,为保护自己不惜扎别人的性格。
这些都是因家庭而产生的影响。社会和人性方面的体现,更是包罗万象。
诸如浩浩虽拿不学习、拒绝交流、孤僻自己来反抗,但妈妈仍安排他来美国学习,并斥责他。
诸如林爷爷说:给自己的孙子写信,还得找人翻译。
唐奶奶因一直呆在美国感叹:从前是,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是,儿孙在,父母不远行。
还有焦姣的同学口口声声称自己堂堂北大数学系高材生,怎么能干这种事,却干出让人大跌眼睛的事情。
虽然电影里有很多诗句台词,但我却并没有感觉这是一部文艺片。而且,也并没有觉得这些诗句和居无定所、一屁股的债务、房产经纪人有什么不搭调和牵强。
有人说编剧为了制造文艺情怀的氛围滥用诗句,我反倒觉得这正应了“你心里有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这句话。就如文艺人看到的是文艺,不文艺的人看到的却是矫情一样。诗句、文字不正是庸俗苦燥生活中的一勺调剂品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部电影一定是你想看的那个哈姆雷特。最好携带着那个让你荷尔蒙失调的TA。
像电影里说的“暗透了,才能看得到光”,在暗透的影院里去找爱情之光、生活之光和梦想之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