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年初六了, 明天, “翠花”们和 “铁蛋”们也该回城做回名媛, 当回精英了。
这个春节大家过的还好吧?
“单身狗”们今年回家没人逼婚了吧?你看春晚开场前某两个婚恋网的广告, 都说“今年过年不逼婚”, 再逼婚孩子们过年都不回来了咋办?
春节期间, 除了拜访七大姑八大姨, 就是闲着没事看电视。
来来来, 我们聊一聊,今年春节的哪个节目更吸引你?
每年被当做年夜饭背景的《春节联欢晚会》 , 制造氛围非他莫属, 可你要让我专心致志的去看, 还真做不到。
除夕夜因身体原因并没有熬夜守岁, 十一点就进入了梦乡, 但后几天也完全没有要把没看的补上的意思。
大年初三, 意外的听到有两个人向我推荐一个电视节目, 勾起了我这平时从不主动开电视人的好奇心, 晚饭后, 招呼孩子帮我用电视上“回看”的功能, 找到了这个节目, 一看, 就欲罢不能, 连着看了两集,第二天一早又看了第三集。 而这样一个歌唱综艺类节目, 居然让我感动的差点热泪盈眶。
没错, 就是《经典咏流传》。
央视近年来将娱乐与文化结合节目的打造方面, 很有自己一套, 既体现传统, 又拓展内涵, 同时还带动了一大批年轻人参与。前有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 进一步让人增加了对董卿的好感(原来电视主持人并不都是花瓶), 更让人觉得, 原来文化还可以这样玩。
这次的《经典咏流传》也是, 以一首首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典诗词为蓝本进行改编, 谱上新曲, 由知名度颇高, 颇受年轻人喜欢的明星或艺人们进行演绎, 由四人组成的嘉宾团进行评点赏析, 在娱乐的同时还学到了知识,难怪上至我妈, 下至三四岁的孩子们都爱看。
开篇第一首, 就是王俊凯唱的《明日复明日》, 十一岁的女儿一脸星星眼, 说“王俊凯怎么看都帅啊, 比王源和易烊千玺都帅, 是吧, 妈妈。”可是, 你妈我脸盲, 分不清这三个小帅哥谁是谁啊, 呵呵!
杨洪基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就不说了, 感觉他从唱过这首歌起, 就没再唱过别的歌了。但这首《临江仙》词, 还是非常有意境的, 最早是从琼瑶的小说《几度夕阳红》得知。
陈力和余力群合唱了《枉凝眉》,陈力清亮的嗓音, 伴着大屏幕上出现87版《红楼梦》的剧照,相信勾起了不少七零后的记忆。当年我也是因为这部剧, 喜欢上了中国古诗词, 在一个假期, 我把《红楼梦》里所有的诗词都摘录了下来, 好多诗词喜欢到出口成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话一点不假。
陈力说, 她在剧组懂得了什么是匠心。《红楼梦》组曲的基调, 是作曲家王立平老师用了一年多时间, 反复阅读原著, 理解原著, 才确定了下来。那个时代做艺术的人, 做事的态度,跟现在真是天壤之别, 三年拍一部《红楼梦》 , 拍之前专门有大学的历史老师或红学家为他们讲解红学, 教授古代人的动作、礼仪等等;拍摄时没有特技, 没有电脑合成的扣图,等到电视播出的时候, 甚至有些主创人员已经鞠躬尽瘁, 撒手人寰。 这样才成就了87版《红楼梦》这一经典之作。经典绝不是一朝一夕, 随随便便就能得来的。
还有黄绮珊唱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种穿透时空的生命力, 扑面而来, 人生低谷时, 想想苏东坡, 那样一位绝世才子, 在那样的人生遭遇下, 依然正面苦难, 苦中作乐, 我们普通人, 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还能比苏轼活的更难?
六七十岁的香港艺人汪明荃和罗家英, 演绎了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汪明荃一身红色衣裙, 精致的妆容遮不住岁月的痕迹, 她和罗家英的爱情故事也颇传奇, 在一起21年才办理了结婚手续, 30年来不离不弃, 在两人病重期间互相照顾, 多年来生活和工作中互相扶持, 这样的感情已经不是一纸婚书能证明的了。
最令我感动的, 还是《苔》, 这首清代袁枚的诗,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第一次听到。演绎它的, 是支教山区的梁俊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他们既不是明星, 也不是名人, 但吉他一弹, 歌声一起, 这首和歌者一样质朴无华的诗瞬时打动了人。
唱歌的小女孩, 有些胆怯的缩在椅子里,眼神也并不落落大方, 像每一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山里孩子, 羞涩, 还有些自卑, 但有什么关系呢?她一张口, 那样干净纯粹的声音, 那样一句句娓娓动听的歌词, 瞬间给了她力量, 让她有了与众不同的美。
这世上, 像苔花一样如米小的人太多太多了, 没有光鲜的外表, 没有显赫的身世, 甚至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期待, 有自己的梦想, 有自己的守望, 一样在这个世上努力打拼, 勇敢的活着。
我们每个普通人, 何尝不像苔花一样, 也在有限的生命里做着努力的绽放呢?
为《声律启蒙》谱曲的歌手赵照说, 中国的传统文化太博大精深了, 就连给孩子启蒙对对子的这些诗句, 都有着故事, 带给人节奏、画面、韵律的美感。
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隔着几百, 几千年的风烟, 它依旧能与当代的你我心有戚戚, 灵犀相通。
这也是这个电视节目带给我的感动, 不像其他的综艺节目那样, 充满了浅薄的谄媚, 以取悦别人为目的, 却忘了媒体的还有一项重要的责任是引导和教化。
就像我们在简书上写字一样, 如果你的文字, 不能带给别人思想的启发或美的享受, 不能让别人得到认知或技能上的提高, 也就怨不得读者不来读了。
以上, 是我的感受,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