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G168期 践行2.0 8组的舒芳娴,我的三个标签是:易效能践行者-二宝妈妈-长居法国的中国执业律师。这次应组长的要求,把我对“断舍离”的践行与大家作一个分享。因为时差的关系没有办法参加本周的班会,我就将自己的体会整理成文字版在群里做一个分享。首先,很感谢组长对我的信任,也希望我的这些心得能够“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示。
要说“断舍离”,大家都不陌生,它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概念,从对“旧物”开始,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说对微信好友“断舍离”,对旧的观点态度“断舍离”等等。
我接触“断舍离”的时间不长,最开始是冲着“家务整理”去的,因为我虽在购物上比较节省但另一方面又实在是个敝帚自珍的人,家里东西越堆越多,各种旧物都舍不得丢掉。每次说“大扫除”其实就是“扫”了,然后换个更隐蔽的地方存着,根本就没有“除”。我就想借着学习“断舍离”,找到自己“恋旧”的根子从而改善我总舍不得扔东西的情况。
学习了“断舍离”以后,从对家中的杂物和对生活的看法,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首先是对旧衣服进行了清理。当然我看着那些几乎就是暂新的衣服,还是很舍不得的。于是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硬指标,大人的衣物,一季都没有穿的,收好放在盒子里;如果已经有两季都没有动过,果断捐出去;孩子的衣服,只要是穿小了或者下一季不能穿了,马上整理出来,按照新旧程度或送人或捐出去或丢掉。以前哥哥穿小了总觉得可以给妹妹穿,其实现在物质这么丰富,怎么会舍得让小女孩总是穿哥哥的旧衣服。经过这样的整理,衣橱空出来好多,感觉非常清爽。
把这个方法推广到家里各种旧物,包括照片、文件等等等等。家里开阔了,思想也觉得开阔了很多。
去年在“断舍离”的实践上还有一个“大动作”,就是把一直空置的客房改成了工作/活动室,把床挪走,把书柜、吊椅搬进来,铺上彩色地毯,放上小桌子小椅子。改造的工作量并不大却让家里感觉焕然一新。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事情,之前好几年却一直没法着手干呢?就是因为总觉得父母要是来看我们要有一个专门的房间,不然父母肯定会不开心。但是其实父母并不一定会来,来了以后也不一定愿意跟我们住在一起,就算是要住在一起,我们到时候再买一个沙发床放客房就好了么。思想一通就百事通,我为什么要因为一个未知的可能性就弄得自己这么憋屈呢?明明家里空间就不是太宽敞,还一定要留出一个客房来,然后一直空着利用率极低。现在这个房间是我们呆得最多的一个,在我工作的时候,孩子可以在旁边看书画画,在地毯上玩玩具。孩子们睡了,我和老公也有一个地方聊天和阅读而不是窝在床上看电视。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改造让我明白了,有些事一直不去做其实并不是因为难,而是心里过不去某个“坎儿”,思想通了,才有行动力。未来的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里对未来的困难有所畏惧。“父母来了没有地方住”和“现在房间不够用”就是一对矛盾,我之前一直认为二者是不可调和的,但是当我把自己的立足点放在现在,就可以很清楚地知晓,第一个问题是发生在未来,第二个是眼前需要解决的,所以当然要解决第二个问题。
回到“断舍离”这个中心,对旧物的断舍离为表,对观念的断舍离为里,表里相合。对旧物的断舍离是不为过去所扰,对欲望的断舍离是使身心不为外物所役,对观念的断舍离是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于是我便得知,“断舍离”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看清自己所需,让我们“活在当下”。相对的,只有活在当下,才能真正做到断舍离。
活在当下,绝不是对未来完全不管不顾及时行乐,而是立足于现在想未来。中国人有“远虑”的传统,这很好,对未来的风险早早防范,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远虑”的存在,让国人过得总是没有老外洒脱。如果把“远虑”实体化,转化为一个一个问题、事件或者项目,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法,养老教育等问题,该存钱的明确需要存多少钱需要买哪些保险;想投资有道的,先从清理自己的财产和消费习惯开始;想开拓事业的,该联系哪些人还有哪些知识储备不足。。。切实行动起来就能有效降低危机感带来的不安全感,从而让我们的“当下”不再为“远虑”所扰。
希望大家都能够以对物的断舍离开始,不以物役,慢慢体会到从外而内的变化,感受活在当下带来的平静和满足,让心更轻盈让生活更丰富。
人生即时一场修行,远离颠倒梦想,活在当下,清晰自己的所思所欲,梦想便能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