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与世界相处的方式,都是由他感受到的世界决定的,与事实无关。
一个人的失败感,从何而来?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每一个人的生活风格,都是由他早年的生活模式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在他童年期就确定下来了。核心人物是 母亲。
-- -独自旅行,将自己扔进陌生中的勇气。它让你不得不因为食物、语言、路线的问题不断与陌生人发生交谈,让你在危险和未知中拓宽舒适圈。你只有跳开自己的生活,用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才更懂自己这么一个人。,当你试着把“失败”这个词从你的人生字典里移除,而把每一次所谓的“失败”用“体验”替换。
以一种更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并能从众汲取营养。让这些体验,成为你日后应对这个世界的能量,而不是沉溺于“失败感”中不可自拔。
一个人的成长,终究会面对很多很多事,好的或者坏的,甜的或是苦的。
可是,这些事情,会随着时间转化成另一种味道,好的可以变成坏的、甜的可能化作苦的。
所以,别那么着急定义自己的“失败”。
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用“体验”的视角看到生活。
你会发现,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挫败感。
-
不管你的“失败感”是从何而来,都应该学着从“失败感”中走出来,以一种积极地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真实世界。
有两个建议:
第一,学会与人合作。之前在《奇葩说》里,罗振宇讲过一段话:
“中国的学生都是考场上考出来的,所以,进入职场以后,也带着考场思维,以为领导给他交代的每一项任务都是在考他。
但是从考场到职场,最大的变化,就是任何考试,你都可以去抄,这个变化,叫合作、叫协作。”
我很喜欢这段话,其实所谓“失败感”,常常是从与他人的比较中得来的。
失败”是相对“成功”而言的,这本身就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越长大,就越会明白,生活中发生的大多数的事情,谈不上“成功”与“失败”,只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