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身太久的敏感的人大概会是:特别纠结又十分坚定,喜欢孤独也害怕宁静,嘴上逞强而内心玻璃,不愿将就却不够热烈,说着“注孤生”也等着爱一场。
待嫁太久的聪明的姑娘大概会是:表面英勇而内心疲惫,憧憬梦想也懂得现实可贵,自给自足又渴望依靠,享受甜蜜还挥别错的人,想着“一辈子就自己过了”也坚持要嫁给爱情。
“嫁给爱情”这四个字在这个夏天的某个夜晚轻轻悄悄地钻进我的耳朵,之后又叮叮咚咚地敲着我的心。
很小的时候,钟爱台剧情节和人设的我从来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不是嫁给爱情。那时候总以为,有了爱情也就有了一切。
爱情是什么呀?一本叫做《就想赖着你》的小说这样解释:“爱情是一种美妙的感情,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形容的话,便是你在用一个水晶的瓶子往一只水晶的杯子里面倒白开水的感觉。”
后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可以恋爱的年纪里,我也没有能够触摸到所谓的爱情。但我还是,还是相信爱情,憧憬爱情。
2.
二十出头了以后,有一件事一定会不出任何意外地策马奔腾地朝所有人飞奔而来,不是恋爱而是相亲,不是谈恋爱而是找对象,不是爱情而是婚姻。
于是那样失落又那样辗转地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周旋和等待。在嫁给爱情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十分的困顿而又疲惫不堪。
在经历第一次不算成功的相亲后,我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因为我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到了要为婚姻做准备的年纪,而我明明才刚刚毕业。
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这么些年努力又努力做着轰轰烈烈的梦,一张对方平庸的照片就可以击碎一切。终于开始摇摆也开始反思:是不是太玻璃心?是不是过于理想主义?
那一晚我没有睡着,在想为什么自己不早些谈场恋爱,在想对方的家境和他本人到底有几毛钱的关系,在想那些优秀的男性到底在哪里被谁抢了去?然后陷入恐怕真的要孤独终老的猜测里……
我把这样的感受说给不同的人听。我问他们:“我们是不是真的要嫁给物质而不是感觉了?”。
一个同龄的和我一样对嫁给物质这件事情感到别扭的姑娘说:“我也开始不确定了,我在试着不对爱情这件事情抱有太多期待。但我知道一个三十岁的女神,她没有恋爱,也没有结婚,她的签名写着‘怎么也要嫁给爱情’”。
我心里还是小小震惊了,因为我知道一个年近三十的女人能拥有“怎么也要嫁给爱情”的决心是多么的不易,特别是在这个二十岁就开始马不停蹄相亲、二十出头就纷纷尘埃落定的小城里。
3.
但是,爱上一个人不就是爱上爱情吗?爱上爱情不是同样要爱上一个人吗?那嫁给爱情不是同样要嫁给一个人吗?那么,嫁给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和你相似的他的三观啊。
三毛曾经这样说过:“我看过一些外在条件不错的男孩子,但是他们不能开口,一开口就会令人失望,所以,我欣赏的男性素质中,智慧占第一位。可是在另外几方面我的要求也绝对严格,那就是道德和勇气。”
三毛嫁给荷西,是嫁给爱情,更是嫁给三观。三毛爱旅行爱看世界,荷西就带她去流浪去撒哈拉。荷西说自己并不富裕,三毛说她可以吃少一点。就连三毛欣赏的智慧、道德和勇气,荷西身上一样也没少。
就像一个在小康家庭成长从小就对金钱谨小慎微的女孩是不会选择嫁给富二代的青年的,因为他们的金钱观和消费观相去甚远,未来买任何一件小东西都可能是他们争吵的导火索。
一个爱旅行的爱看世界的人待在一个视旅行为流浪或浪费的人身边也就被绑住了双脚和心脏。
一个抱持终身学习的人在同类的人的眼里是情怀,在不欣赏的人的心中便是矫情。
更何况,“嫁给爱情”其实或多或少有过多的依赖感觉的成分,而“嫁给三观”的标准则不能接地气更多,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方面入手好像也没那么虚幻。
所以啊姑娘,别嫁给爱情了,嫁给三观吧,不是“许三观”的那个“三观”。
也许,我们爱上一个人是因为彼此身上有不同的刺,不同的伤和不同的光芒。但我们真的更应该嫁给一个和我们有相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
会说更多的心里话,会欣赏一样的风景,会因为同样的电影而感伤,会尊重彼此的父母和关爱对方的朋友,因为我们不仅一样还在这世界里十分的相像。